大龙先生是我早年在天津外贸学院的同事和好友,移民前曾长期在南开大学教授翻译课,现已退休定居于新西兰。看了俺的英文短篇小说"The Tuner"后,年近八旬的他竟然不惮麻烦,写下如下评论,其细心、敏锐的观察力及深刻、中肯的评说令我拍案叫好, 在此转贴他老兄的来信和原文,聊以分享,更为存念。
这是拙作“调音哨”的链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读原文::
https://www.short-story.me/stories/general-stories/1542-the-turner [1515 hits] 或
https://indianreview.in/fiction/the-tuner-yuan-changming/
这是龙兄昨日的来信和评论::
昌明老弟,近来可好?Tuner故事看了,非常好!里面有大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十分细腻,深刻,不过局外人读起来未见得都能抓住重点,只跟着故事发展脉络,猜测应该是这么回事,或不应该是这么回事,按照这个写点儿感想。要是前边猜测错了,后边的就全错了。看着玩儿吧。
调音哨” 讲的是两个老知青的情感故事。主人公明从海外回乡探亲,特意安排一次聚会,期待见见当年的知青老友,尤其是女知青花,想趁这个机会把欠她的最后一笔 “情债” 还掉,当面向她表白40几年前插队时爱过她,并问问她是否还记得当初给他的调音哨。故事以这段还 “债” 情节开篇,引出 “调音哨” 和 “命中因缘” 两条线,二者彼此关联。故事循着这两条线索,交织叙述了两人数十年的情感历程,展开描写了明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里取调音哨部分说一点感想。
故事中,调音哨是爱情象征,牵扯到三个人物的情感。对明来说,它是一件爱情信物,对潘来说,是一份特别的念想,而对于花,则是一个始终回避的话题。 围绕着这只音哨,故事展现了三人之间交错的情感纠葛。在音哨所构建的三角中,明执意挖掘音哨背后的真相,花却百般地躲闪和回避,最后由潘出来收场并说出真相,这个情节设计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层次感, 是其中的一大看点。 故事的另一大看点,是结尾处的情节大反转。这个意外情节的设计改变了读者对故事结局的预期,增添了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很有一种反高潮的意味,非常耐看。
从文中可以看到,明对花已经暗恋很久,早在学校时就对她一见钟情,并深信俩人今生注定会成为夫妻。在乡下的一天,花把这只音哨给明时表现得特别私密,明显透出暗示,以致于明都觉得只差她亲口把 “爱” 说出来,因此,他把音哨视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件爱情信物倍加珍惜, 并在心中构建起美好憧憬,计划着大学毕业后向她求婚,相信她也会欣然接受,想象着两人同去一个城市生活并在那里步入婚姻殿堂等等。不料临近年底,情况发生了戏剧性转变,花把音哨要了回去,转手送给了同队的潘姓知青。这一举动让明的心理受到巨大打击,陷入到自我怀疑和否定之中,开始怀疑花已经有了新欢,自己在自作多情,又瞄准潘进行自我比较,猜测他有身高的优势等,甚至对自己一开始过高地估计花对自己的情感而羞愧。自那一刻起,明深陷于妒嫉、羞辱和自哀自怨的痛苦之中,而这种心态一直存留至今。因此,明才执意向花讨要说法,弄清楚这个音哨是不是给他的爱情信物。
然而如文中所述,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就是尽管他不止一次地追问过,花似乎对音哨却毫无记忆,不仅反应漠然,而且总是说自己没有印象。明认为她应该记得非常清楚,只是出于各种考虑不愿意承认。他猜测可能是为了保护她美满的婚姻生活,或是出于女性的一种尊严,要不就是担心自己内心情感被人一眼看穿等等,甚至想到她可能在玩着恋爱游戏,故意显出矜持与被动,以提高恋爱中的身价。直到几十年后,他们俩人关系已经彻底变成了“微信”夫妻,明再次旧事重提,问起花当年给他音哨的事情,她仍断然地否认那是爱情信物,说如果非要说她给过,那也只是为了帮助队里的男生们练习二胡用,并不掺杂个人情感。她坚决表示绝不会把爱情信物当作儿戏送来送去,称以她的性格绝对做不出来那种幼稚可笑的事情。花承认,在乡下时对明确实有好感,但绝不是他所想象的那种爱情,俩人关系一开始就是个美好的误会。文中说,最终,明接受了她的说法,算是给音哨的真相画上了句号。
读者或许会问,既然理由如此正当,为何花不能直言回应,反而一味地躲闪回避呢?在局外人看来,明的猜测虽然说有一定道理,但似乎都到不了她严重顾忌到不愿开口的程度。实际上,明也怀疑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原因,所以盼望着她有朝一日能摆脱道德束缚,打破沉寂,坦诚地把真相说出来。那么,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 文中未提及, 这里姑且作一个大胆的假设。 明其实心里清楚,恐怕只是碍于各种因素不便捅破,那就是当年花游走于他和潘之间。面对着同样聪明、英气且能干的队友,她应该同时被明和潘两人所吸引,在交往中作了五五分情,并进行观察,比较和权衡。凭直觉,明感受到了花给他音哨时传递出的爱意,其后的交往可能也让他越发觉得两人相互爱慕,因此才特别看重她给的这只音哨,并非是毫无根据地一厢情愿或自作多情。后来,花把音哨要走后送给潘,恐怕是做过比较和权衡后的重新选择。回头来看花的那番解释。明说,他接受了她的解释,是感觉在逻辑上她把整个事件说通了。不过,读者换个角度,从少女惯有的多变心理和做法上去看,故事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形,花完全可能把音哨作为示爱的一个媒介,看人而定,再视情况说成是爱情信物或是学习工具。从文中看,花最终也没有向明提及音哨给潘之后的情况,说明可能还存在难以启齿的其他隐情。
故事没有对花和潘的关系作过多描写,只在结尾处通过交代哨子下落暗示出一些端倪,由此给出一个意料之外的情节大反转。 在得知明与花老来“结伴” 后,潘把哨子寄给了他,并附上一张便条,大意是说,在网上看到你的爱情帖文后才知道当初花把音哨先给了你。早知如此,老弟绝不会把它当作特别念想保留至今。希望别像我,让这只音哨把你们各自的婚姻调走了调。从潘的这段话中,读者不难听出其弦外之音:一是,坐实了当初花是首先把音哨作为示爱物件送给明的,不然潘不必含蓄地道歉。二是,音哨毁了潘的婚姻。可能的情况是,随后花把音哨又送给潘,俩人就此建立起恋爱关系。只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然而,旧情难舍,潘仍然深深思念着花,把音哨视为一份特别念想珍藏起来。文中,潘未说明音哨是如何破坏他婚姻的,但猜测与女人的嫉妒和怨恨有关,总之,最终结局或是离婚、或是冷战,或是不断吵吵闹闹,所以作为朋友,潘才提醒明注意避免重蹈他的覆辙。
说到这里,读者可以明白,面对明锲而不舍地追问,花之所以对音哨真相三缄其口,是其心理和情感的困扰所致。在当年政治环境下,如果坦言利用音哨示爱,可能会给她招来麻烦。她不得不权衡其中利弊关系,要考虑可能对明造成情感和心里伤害,也要顾忌队里男生之间的关系,更是担心一旦传开后会影响到自己前途,这种事情完全可能让她背上处分。几十年后,花与明的关系已经彻底改变,谈起柏拉图式恋爱,最后发展到“夫妻“相称的地步。这种情况下,花更绝无可能向明透露出半点音哨的秘密,唯恐说出真相后牵出一连串陈年旧事和面对一系列追问,让她自尊自爱受到伤害。因此,她宁愿守口如瓶,让这段过往烂在肚子里,继续保持自己在明的心目中的女神形象,一个到老都性感迷人的女人,何乐而不为?至于故事反转后俩人的关系如何,尽管文中未作交代,不过从“命中姻缘”的描写中看,俩人应该依然保持着精神夫妻的关系。道理也简单,既然明与花前世有缘且后世有份,命中注定就是夫妻,想必调音哨这个插曲对俩人关系并无大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