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

老猿335-國人的“三立”傳統

中華社會廣義上的讀書人,尤其是所謂的“精英人士人上人,都孜孜以求地渴望立德、立功、立言。作為中華最重要的人文價值命題之一,此三立實際上所代表的是知識人士的最高理想或成功的定義。

 

在實踐上,真正做到三者皆立的人寥寥無幾,古人太遠且不去翻故紙堆,近、現代能讓人想到的、也許是公認的最最著名的曆史人物非曾國藩莫屬。在讀書做官的中華社會裏,近人國共兩黨的領袖蔣介石、毛澤東都格外推崇之,但包括他倆本人在內,真能勉強與之比肩者除了胡適似乎很難再找到第二人。

 

事實是,有所立德者常常立的是虛僞之德,有所立功者往往是所立之功不抵其罪,有所立言者大多立的是虛言、空話,拾人牙慧也不成體系。而在某方面有所立者幾乎無一例外又在另一方面、甚至兩方面都有所失缺。

 

世上本無完人,欲立者必有所廢。還是別去追求什麽三立,老老實實地把一件事做好就算不錯了。

2021年8月18日星期三

老猿334-中華的“長城文明”

長城之所以長,不僅是因為我們(修建它)的曆史長,還是因為我們的防線長。

 

作為地表最長、最厚、最大的圍牆,長城具有許多最重要的文明象征意義。就其建造本身而言,它非常顯著而實觀地反映出中華文明是 1/ 注重形體(面子?)、結構(等級與秩序?)、及功能(實用主義?)的;2/ 防禦性的;3/ 封閉性的;4/ 自我設限型的;5/ 收斂性的;6/ 禁锢型的;7/ 內鬥型的;8/ 保守的;9/ 根植于陸地或農耕的。。。。不言而喻,長城對我們的文化及國民性格都作出了粗壯的勾勒和濃厚的注解。

 

所以,要體察我們的文化、了解我們的國民性格,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好好用眼、用心地看看我們的長城。人們常講“不到長城非好漢,也從某種程度上揭示了長城與中華文明、與國人十分緊密的精神聯系。

2021年8月11日星期三

老猿333-中華社會是“禮儀之邦”?

 先有《詩》序提到禮義,後有《禮記》給以界說: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兩千多年以來,我們常常被稱或自诩為衣冠上國、禮義之邦

 

其實,無論是上古提倡的禮義也好,還是後人常講的禮儀也罷,其含義並非被我們大多數人所誤解的那樣是禮貌,而是指國家的制度化、法制化,尤其指社會生活的秩序化、等級化。說我們是禮義之邦,無非是指中華社會自古就是一個強調社會秩序、等級森嚴的社會。

 

有鑒于此,傳統意義上的禮義之邦在現代文明中絕非什麽值得吹噓、自豪的稱謂,至于國人是否普遍注重禮貌待人則風馬牛完全是不相幹的另一碼事。

 

2021年8月1日星期日

袁昌明著《致初戀》今出版发行

作为今年出版的第五本书、也是作者今生最后一部(自传体)中文作品. 《致初戀:一個知青的海外生涯》今已在亚马逊电子书店正式上架发行。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从一个农村小子变成下乡知青、又从工农兵学员变成洋博士移民的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录,其上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曾于八年前以巜温哥华情笺》为标题分17次在网上发布过,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下半部分永远也不会写出来,更不会在今天正式出版。


书中所叙述的绝大多数都是真人真事,只是因为其中有些人现在已经成为相关行业的佼佼者,甚至是国际著名的一流专家、教授或企业家,而有些内容又比较敏感属于个人隐私,大多进行了假名化和“虚拟化“处理。我本想耐心等到临死之前再出版此书的,但几个月来一直在为打第二剂辉瑞疫苗感到紧张不安,想到自己正好心脏情况较差、血小板数长期偏低,生怕因严重的副作用而意外掛掉,于是鼓足干劲,逼着自己只争朝夕、把余生想干的“大事”都提前做完,这一切当然都是抗疫的成果。


打完第二剂疫苗,反应虽然很大很强,终究还是顺利过关了,余下的岁月都可算是上苍赐给我的额外奖赏吧。如果事遂人意,下半年我应该还有两、三部英文诗集在美国出版。


这是拙著电子版的链接:https://www.amazon.com/dp/B09BLSWF5C


中文简介: 《致初戀:一個知青的海外生涯》一書的作者系當今來自中國、用英語創作和發表詩歌最多的華人。在這封堪稱中文裏最長的情書中,作者采用日記信及蒙太奇的方式向其初戀翔實而坦誠地講述了他作為一個”知青“在海外留學並成為第一代移民的人生故事。書中不乏艱苦卓絕的個人奮鬥和獨特鮮明的時代色彩,不失為讀者提供了生動而豐富的曆史切片,對所有立志求學、注重精神生活並不斷追求個人成長的讀者都大有補益。


有意出版中英文作品的作者,随时欢迎联系。电话:778/371-0952;电邮:editors.pp@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