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星期三

忧中华245-国人为何特别迷信?

尽管当今科学昌明发达,国人依然比较迷信。 方面神棍骗子多、邪教组织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上当受骗者众迷信活人者多,甚至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官吏平民也不例外。从此可见,迷信与教育程度并无必然的关联。

最主要、最深层的原因在于国人的自然心理倾向。因为缺乏正教或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导致一些人的内心深处空虚、狭小而阴暗,又因为认知的局限,比如理论上我们明明知道所有魔术都是假的,但技术上感官上我们总能受到高明的蒙骗,三因为具体合情合理的诠释,即在实际过程中,有些效果似乎可以得到某种验证, 所以,我们一旦被人被己说服,认定特定人物是灵验的,就会毫无保留的信而仰之,包括政客、教主、中医和方士等等。

换言之,国人迷信的传统与个人的教育水平、社会地位、时代背景关系不大,与民族文化的心理基础联系更紧密。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2月20日星期三

忧中华244-国人为何特爱钱?

国人特爱钱,与犹太人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似乎举世闻名。只要能挣钱发财,我们什么都敢干能干,哪儿都敢去愿去。

原因很简单,我们爱钱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娼妓似的犬儒心态:世间一切都是假,唯有银钱才是真,一切人事都会变化,只有真金不怕火炼。

这种心态显然与我们的农耕原始文化有关。脸朝黄土背朝天,靠老天吃饭常常是靠不住的,旱涝象灾难一样难料,只有存粮才能渡过荒年。此外,在充满压迫动乱的专制社会中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用钱保命。

由此这种文化的、历史的原因,我们对钱都有妓女式的狂爱。(所以国人也热衷储蓄。)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2月13日星期三

忧中华243-中华社会中邪教昌盛

自古以来,中华社会不但盛产神棍、骗子,还有层出不穷、形形色色不同程度的邪教,原因固然不一而足,但就其大端而言,老猿我看有三:

一是缺乏正教。由于中华文化内部从未产生过真正纯粹的宗教,而儒道两家又是以人、以肉、以我为中心的指导体系,在没有正教的社会,邪教不断是必然的。

二是太讲实用。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任何宗教,甚至是准宗教伪宗教,国人对之所采用的都是实用主义态度,灵则信,不灵则不信。一旦某种似正实邪的教派骗取国人的迷信便可升天。

三是过于迷信。不管是因为事出偶然,还是因为缺乏正信,或是因为感性胜过理智,国人总是容易轻信、上当受骗,常常因为一人一事的见证而迷信某人某事。

有些人明明是人,硬是把自己装扮成神,或自欺欺人地把自己真当成神,而为了分享神的光环,一些信众也就不遗余力、自欺欺人、心甘情愿地将其推举为一尊真神活神了。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2月6日星期三

忧中华242-中华文化的尊佛传统

老猿我在此只是胡言乱语几句。国人虽然没有西方式的宗教信仰,但对尼泊尔传来的佛教还是比较亲近的。

无论是对统治阶级,还是黎民百姓而言,佛教都是随时可供选择的体系。所以,国人一旦感到需要,就会‘临时抱佛脚‘。我们对佛教总是采取实用主义的心态,有用则取,无用则舍;灵则信,不灵则弃。由于这种心态,佛教在中国早已本土化,即世俗化,迷信化,专业化。

如果说在大多情况下,儒家指导我们积极入世,道教影响我们不得意或退休后的人生,佛教的袈裟不过是我们精神上的一件衣裳,即在一生当中可以随时穿戴或脱掉。至于其他的宗教,即使有国人皈依,我看也是出于非纯粹的宗教因素。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2月2日星期六

老猿文讯3则-第10次获小推车奖提名

1/11月29日获悉,拙诗'字谜化的美国梦‘ (原载美国网刊《大窗评论〉2017年9月),被该刊提名为美国‘小推车’文学奖的候选诗作。这是我第10次获得该项提名,虽然希望无限小,总是令人高兴之事。现将其转贴如下,算是我今年最有创意的一首诗,许多编辑都有兴趣,但愿能博得华人网友一笑。

Yuan Changming: “American Dream Anagrammed”

American Dream Anagrammed

2/拙诗‘等待’被《最最佳诗选:十年纪念版》收录,日前刚刚收到成书,印刷精美,封面设计较为别致。这是英文连接::http://tightropebooks.com/the-best-of-the-best-canadian-poetry-in-english/ 或 http://bestcanadianpoetry.ca/current-edition/bbcp-poets/ 这算是我的写英文诗的3大成就之一 (另一个是有诗被全加中学指定参赛的《朗诵诗文集〉收录)。

3/ 最近同时开建了英文版的脸书及博客网页, Happy Yangsheng [快乐养生],一来鞭策自己,二来推广文化。虽然有眼疾,电脑技术糟糕透顶,还是想坚持下去,于人于己都有助益。这是英文连接::
happyyangsheng.blogspot.ca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yangsheng/?ref=bookmarks


2017年11月29日星期三

忧中华241-中华文化的尊道传统

这个议题显然也太大,但也不妨在此概说一二。

除了儒教,最能反映中华以人、以肉、以我为本的文化特征者非道教莫属。无论是从广义上的黄老思想,还是从形形色色的方术方面来看,道教的影响尤其在民间无所不在,包括与其紧密相连或直接、间接从中衍生出来的各种技能和生活方式,比如风水、占卜、中医、养生等等,这些无一不是中华文化的独有内容。

对统治阶级来说,除了少数王朝(如汉初、李唐)少数历史时期,道教并不受待见,因为它不能象儒教那样有助于强化皇权专制。但是在民间,道教似乎比儒家学说更有市场。一方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孔不入,另一方面,对入世出士不感兴趣及一切未能在俗世获得成功的人士无疑比儒教、甚至比佛教更有吸引力。

不是吗,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国人崇儒而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皈道。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1月22日星期三

忧中华240-中华文化的尊儒传统

这个议题显然太大,但也不妨在此略谈。

信仰也许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诉求之一,不同的文化族群都有不同类型的信仰对象和体系。西人信奉基督耶稣,中东人礼拜真主阿拉,老外都信神,而我们自古则信人,即以尊孔为主要传统,这一根本区别原因有二:

对统治阶级而言,与任何其他能接触到的教义相比,只有儒家学说才最适用、最有效。儒教不但可以强化其权力本身,还可以帮助他们控制、操纵、教化被其统治者。同时,对民间百姓来说,在没有其他更灵验宗教的前提下,在以人为本的文化环境中,儒教是为积极入世的俗人提供了最吸引人的指导思想。为了成功,为了改善自身的物质生活、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儒教实为国人最贴切、最自然的选择。

毫不奇怪的是,一个典型的国人从小立志,一直奋斗到青壮年,自觉不自觉地、大多走的是儒家的路子。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1月15日星期三

忧中华239-国人恶习的心理基础

大凡是人都会有不良习惯。不同的人群因为某种共同的原因也会具有不同的习惯。国人毫不例外,其全民恶习更是举世闻名。

比如国人爱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 诸如此类的恶习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多在屋外,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 国人很少在自己家里这样干;二是只顾自己痛快随意,不管他人的感受。这些共同点说明,国人恶习的心理基础就是在潜意识中把陌生人不当人。

是的,我们许多根深蒂固的恶习大都是因为我们将不相干的他者视为非人。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1月8日星期三

忧中华238-国人最不尊重人

严格地说,在以人为本的中华社会里,我们是非常尊重人的。但是,我们尊重的对象仅仅限于与我们具有关联者,比如亲朋好友、熟人旧识、同乡同学、同事同行,尤其是上司老板、师长父母、老大兄姐等等。如果与我们毫无关系,我们对陌生人是不屑尊重的。在有些场合下,面向陌生人,我们甚至可以对其视而不见,或将其看作非人。

原因很简单:陌生人对我们毫无用处,我们既不指望他们的帮助,也从他们身上得不到任何益处,而其言行举止、态度观感对我们更无意义,一旦我们确定他们对我们没有任何威胁、对我们的人生没有能想象的负面影响时,我们便可以肆无忌惮,不必给以丝毫尊重。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1月1日星期三

忧中华237-中华文化以人为本?

与以神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把人放在中心的。这种在个人心中、在社会生活中‘以人为本’的文化特点决定国人注重的是肉体的生活,而非灵魂的修养。

因为我们的文化中心是人,是人的肉身,是我本人,所以,我们的社会生活及一切人际关系都围绕着‘我’。对我而言,凡是能章显或有助于提升自己社会关系的人事,凡是能满足自身肉体需求的人物都是我追求的对象。比如面子,权位,钱财,房屋等等,不一而足。

是的,在一个以人/肉/我为本的世俗文化氛围里,名利总是被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自私也是天经地义的。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

忧中华236-中华文化为何缺乏行动家

自古国人好空谈。坐而论道者代有人出,闻鸡起舞者历来人少。 我们为何热衷于夸夸其谈,不屑于脚踏实地呢?

依老猿来看,中华士子古往今来虽然注重三立,但立功比立德实惠, 而立言又比立功容易,为了扬名立万,他们自然选择捷径,先求‘立言‘。说总比做更容易。此外,我们有先贤的榜样,比如孔圣人自己就述而不作,向先贤学习至少不会错。还有,多说少做,只说不做可以不负责任,不承担可能的恶果,只要提放文字狱即可。可是,我们都忘了孔丘当初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一辈子奔波,周游列国,岌岌如丧家之犬。

一方面怕苦怕难,另方面又缺乏勇气和毅力,空谈便成了国人、尤其是追逐声名之徒的普遍爱好。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0月16日星期一

忧中华235-中华文化为何难产思想家

古代我们不乏先贤先哲,近现代也有许多哲学家,但中华社会迄今尚未出现过真正的世界级思想家。无论是赫赫有名的先秦诸子,还是后来的大师专家,尽管他们不乏真知灼见和理论建树,但其种种学说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要么没有体系,要么缺乏创见。

个中根由也许有二:一是语言的局限。作为思想的工具或媒介,汉语的具象性决定了语言使用者的具象倾向;换言之,属于象形文字的汉语很难帮助思想者产生出高度抽象、逻辑严整的思想体系。二是传统的阻碍。中华‘士’人及有关脑力劳动者自古就崇尚微言大义,述而不作。这一传统客观上迎合了思想者的惰性,从而导致他们对真理的零碎追求。

当然,世界上象亚里士多德一样的真正大思想家毕竟几千年才出现一个。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0月9日星期一

忧中华234-中华文化的半’熟’性

国人常常不无自豪地说,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个’早熟’的文明。老猿我搞不懂如何定义这一概念,比如说,与春秋战国相应的古希腊文明算不算也是早熟的文明呢?就其时间和内容而言,好像比中华文明更’早熟’吧。

不管怎样,老猿我认为,中华文化迄今为止根本还是个不成熟、实际上是个半熟的文化。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我们至今1)在思维方式上没有经过理性的启蒙和洗礼;2)在精神领域中缺乏独立人格的夯建;3)在社会生活中,既无成熟的公民,也无真正的法治。

无论年龄大小,一个欠缺理性、不够独立、随时可能任性违法的人一定是个半大孩子,同理,类似的中华文明也注定是个半熟的文明。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10月2日星期一

忧中华233-中华文化的崇洋基因

国人近现代深入骨髓的崇洋媚外之风好像是鸦片战争失败后出现的必然历史现象。但究其实,媚外之风或许是对强者、胜利者或征服者的礼拜,崇洋之风却自古有之。

不知何时开始,国人就喜爱舶来品,人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也许外人外物过于稀罕,而一切又以稀为贵,所以导致从朝上权贵到黎民百姓对稀少的外人外物趋之若鹜。

很显然,这种崇洋的文化基因可能是由物以稀为贵的经济规律和中华文化的世俗性相互作用而成。对国人而言,凡是既能满足俗人的现实需求、又比较稀罕的外人外物都是值得追逐、崇尚的对象。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9月25日星期一

忧中华232-中华同化力强大的秘密

说得好听些,中华文化乃世上最具包容性、最具同化力的文化。说得难听点,中华文化实为最能藏污纳垢的文化,盖其对一切外来人物都来者不拒,尤其是能满足俗人的物质需求者,更是随时随地可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比如食品服饰,玩物用器,挂一漏万。

正是由于中华文化的这种低洼(内湖)特性,它对任何人都有一定的吸引力或侵蚀性,即使本来具有较强宗教信仰的外来人,一旦深度接触中华文化,便会在其熏染下逐渐失去‘神’性而日趋‘人’性化、世俗化。

凡人,皆有俗性。中华文化有着无与伦比的同化力,秘密在于其‘以人为本‘ 的世俗性。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9月18日星期一

忧中华231-中华文化的世俗本质

中华文化自古从无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本土所产生的儒道两教实际上并非宗教,前者毫不关心死亡及鬼神之事,后者也只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我修练成仙。至于佛教或一切其他外来宗教都必须或多或少地进行本土化,即迷信化世俗化, 否则在中土不能落地生根。由此可见,中华文化乃世上最世俗的文化。

由其文化的世俗性所决定,中华社会是一个人欲横流、最放任人之本性的社会。与其他主要文明如基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离神最远,离人最近,简直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的文明。

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人类最迎合俗人本性、虽缺乏道德或信仰约束的方式,中华文化带有低俗的胎记。

2017,8,24 [星期四]

2017年9月11日星期一

忧中华230 - 中华文化为何不够精致?

中华社会为什么没能发展出精致的文化呢?

依老猿观点,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汉语。因为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它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语言太重直观、太缺乏逻辑,我们的思维也许善于抓住要领、归纳总结、综合整理,但理性不足、逻辑性差、不善分析等等。二是环境。因为先民得天独厚,在东亚的中原大地自给自足,长期的农耕社会也许提高了人们的社会属性,从而逐渐使人精于人伦,粗于事物,养成了顽固不化的差不多心态。

不错,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和语言这两大最最重要的基础。前者决定我们的生活方式,后者决定我们的思维习惯,两者共同作用,造就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人类文明。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9月4日星期一

忧中华229 - 中华文化的粗糙性

何谓先进的文化?在老猿看来,先进的文化必然是优美精致的、平安理性的、尊重个人的、富足便利的。。。

放眼当今世界,唯有西方文明显然比较先进,而我们中华文明并不怎么优美精制。对比而言,中华文化尽管源远流长,但迄今似乎非常粗糙。这种粗糙性可从以下几个大端管窥一二:

1/ 汉语的直观性。我们的书写文字只能是形似,语法缺乏逻辑,不够严谨,用法中也有太多的“大概”即不够准确的表达方式;
2/ 国人的“差不多“心态。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缺乏工匠精神的主要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国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差不多就算了,这一点胡适有专文探讨;
3/ 哲学无严密完整的体系 --  比如思想家们有述而不作的传统,美学上又满足于神似  -- 比如传统的绘画几千年也没能做到形似;
4/ 没能演进出真正的科学 -- 比如数学止于算术,理化止于炼金,医学近乎巫术,但伪科学常常泛滥成灾。等等等等。

由此可以推见,中华文化实际上属于较为落后、非常粗糙的文明。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8月28日星期一

忧中华228 - 中华文化较强的侵蚀性

中华的内湖文化无论是在原地聚集,还是流到外乡,其糟粕成分都对周围的环境具有较强的侵蚀性,它既可以腐蚀岸边的土壤,也可以污染上面的空气。其因何在?

老猿观点:中华内湖文化侵蚀性较强根由主要有二。一是其自私性。中华文化的糟粕部分大多是自私人性的充分发挥。因为是人性最充分的发挥,华人的许多文化恶习很容易传染给非华人。换言之,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文化对自私的行为方式具有免疫力的。二是中华文化的世俗性。不管是谁,即使再奉行宗教、再讲究灵性修养,也不得不在世俗间吃、穿、住、行。中华文化中所包含的世俗成分往往早已极致化,对任何人来说无疑都是难以拒绝的。

只要人类的自私性不改,世俗化不变,就有可能遭到内湖文化糟粕的污染。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8月22日星期二

诗讯二则

1/日前获悉,原载尼日利亚英文版《太阴评论》(Lunaris Review) 2016年第4期的小诗 “语法的创生” (Generative Genesis of Grammar)由该刊向《2017年最佳网络诗选〉提名。这是我的诗作第二次获得该项提名--第一次是去年发表于美国网刊《醉猴》( Drunk Monkeys)的小诗,标题是“不只一个存在“(‘with more than one being‘),但实际上并未被收录在2016选集中。今年我也并不指望能被选中,一是因为早在2013年我的“最后一卖”就已经被收录于《最佳网络新诗选》(Best New Poems Online),二是事实上我已9次被提名获美国‘小推车’年度奖但从无结果,由此我多少已变得有些麻木了。虽然被提名或推荐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但作品能被一些读者、编辑认可总是令人高兴的事。

2/上周美国的弗拉特出版社(Flutter Press) 已经将我的第7部诗集《黑色幻想》 (Dark Phantasms) 列入其出版计划,预计在今年11月上旬面世。该社2013年曾出版过我的另一部诗集《造景》(Landscaping)。反正读者屈指可数,购买者更凤毛麟角,这种出版实际上对我毫无意义。可叹的是,绝大多数诗歌作者都身处此境。

2017年8月21日星期一

忧中华227 - 中华文化正在侵蚀西方文明

也许有点耸人听闻,但老猿我的确看到,中华的内湖文化不但会、而且正在侵蚀较为先进的西方文明。这可以从两大方面来证实:

一方面,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尤其是来自欧美的白色老外,他们不久便习惯、学会甚至欣赏中华文化的许多丑恶方式/做法,比如请客送礼、好面子、讲排场、不守规矩等等。想想看,在中国的西方人是不是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华文化同化了?再观察一下,是不是凡会说流利中文的老外也或多或少地学会了华人的思想行为模式?

另一方面,在西方某一特定社会,一旦华人人多势众成了气候,本地人对中华文化的糟粕便开始变得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甚至迎合模仿,比如在温哥华,中小学的洋人教师再也不拒绝华人家长的私下宴请或(贵重)礼物,越来越多的官员,尤其是移民官、考牌官,乐于偷偷接受华人的红包[贿赂]。

是的,哪里的华人成堆,哪里就不乏内湖文化的乌烟瘴气。

2017年8月14日星期一

忧中华226 - 中华文化会污染先进文明么?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恢复历史上的“盛世”而再次成为全球最兴旺发达的社会。基于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思考,老猿我并不担心今天的国人会像古代的蒙古人那样发动战争,热衷于对外邦的征服,从而给人类社会带来黄祸,即血腥和灾难,但是非常担心我们变得强势富足会将中国文化中的糟粕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近几十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的国人移居国外或出国旅行、工作、经商或求学,尤其随着我们成群结队到西方发达社会扎堆,我们已开始污染当地的文明生态。比如在温哥华,大量的新华人移民正在把中华社会特有的许多文化恶习陋俗渗透到当地的人文环境,其中尤为显著者包括请客送礼、喜爱炫耀、不守规矩、忽视他人隐私、讲究面子排场等等。

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的巨量糟粕)很可能成为先进的西方文明的污染源。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8月7日星期一

忧中华225 - 中华文明缺乏自我净化机制

前说中华文化具有许多重要的内湖特质。就此老猿我不禁要问,中华文明为何没有大海那样的自我净化机制呢?经过反复思索,老猿认为主要原因有三,都与内湖的“低洼性”不无关系:

一是大一统的传统阉割了中华文明应有的内部竞争基因,没有竞争便没有优胜劣汰,缺乏主动的选择和摈弃,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反复不断的被动“包容”。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活力的时代比如春秋和民国,不是大一统意识较弱,就是竞争性较强的时期。

二是专制传统迫使全民不得不政治挂帅,在皇权专制的压迫下,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人们的思想情感、言行举止、生活方式都变得扭曲不堪,无论美丑好坏,一切都必须顺应皇权专制或长官意志。

三是世俗传统鼓励人们将所有的时间、精力、资源集中在对世俗事物的追求上,比如权势、食色、名利等等,没有宗教,没有信仰,缺乏道德自律和灵性修养,人们习惯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生活。

正是这三大文化传统,使中华文明逐渐丧失了自我净化的机制。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7月31日星期一

忧中华224 - 中华文明是内湖文化

一个先进、富于活力的文明必然有其自我净化的先天机制。在四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常被认为是当今唯一不断延续的古代文明,这一事实表明,中华文明一定有其较为独特的存活及进化机制,比如其内在的包容性及爱好和平、安土重迁等民族本性。

同时,中华文华又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巨大的酱缸。这就是说,中华文明不但含有大量糟粕,而且还缺乏自我净化的机制。无论是原生,还是外来,什么好东西、好事物在中华文化内部都会变质,而坏东西、坏事物只会变得更坏、更丑、更恶。

中华文化显然不像大海,准确而言也不像酱缸,实际上更像内湖。因为地处低洼,所以更容易藏污纳垢, 地下的清泉,床底的腐物,远处的雨雪和脏水都来者不拒,时间长了,在缺乏自我净化机制的天然环境中慢慢演变成一个硕大无比的酱缸。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7月24日星期一

忧中华223 - 中华社会的周期性坍塌

自秦汉以来,追求大一统的中华社会一直呈周期性坍塌,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是大帝国的盛世而衰,还是小王朝的起伏跌宕,两千年来都逃不脱这一规律。

每一个政府都象一座大厦,而贪官污吏就是邪恶的蛀虫,刚开始是一柱一梁的腐烂,随后逐渐形成坍塌之势,最后在风雨之中轰然坍塌。因为地基即政治模式乃由皇朝的奠基者及其御用谋臣所设计,其核心一直是如何维护皇权专制,整体建筑只是更新房屋,并未重新选址打地基,所以结果只能是大厦倒了再盖,盖了过后又倒。换言之,中华社会周期性坍塌原因固然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定包含这两条:一是制度设计有先天性缺陷,二是贪官污吏无法有效遏制。

要避免中华社会的周期性坍塌,也许具有竞争、自治性质的联邦民主政体真的是唯一的、最佳的选择!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7月17日星期一

忧中华222 - 中华文化中的普世价值/2

在中华文化诸多美好的传统价值之中,具有普世意义者究竟何谓?

依老猿看来,真正属于中华原创、又在其文明发展史上极力推崇、并具有普世意义的传统价值也许就只有一个“孝”字,包括它所代表的敬老传统。其他的要么并非中华原创或独倡,要么在中华社会中并未广泛实践,要么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

比如,国人非常推崇“义”,但在实践中讲“义气”的人不是江湖习气太重,就是往往失去应有的原则,以至于不分对错好坏、最终常常害人害己。又比如国人自古强调“忠”,但我们尽忠的对象在大多情况下都是个人 -- 皇帝,上司,老大,丈夫,而非理想、 信仰、国家或爱情本身,因此“忠”“义”实乃无甚区别。至于“仁”,与“博爱”似乎并不等同,而 “信” 、”智”、”礼”等也很难说没有歧义或局限性。别的传统价值比如”勇”绝非中华文化独有,而“节“则可能完全是封建意识和做法。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7月10日星期一

忧中华221 - 中华文化中的普世价值/1

任何文化都有可能滋生或含有某些普世价值。当今最显著者莫过于西方文化创建的“民主”、“平等”、“自由”、“人权”、“博爱”、“科学”等等。这些人类特有的美好价值在古代社会实属可欲不可求,在现代社会应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反观中华文明,我们也构建、倡导过不少类似普世价值的事物,比如 “仁”、 “义”、 “礼”、 “智”、 “信”; “忠”、“孝”、“廉”、“耻”等等。

问题是,诸如此类的传统价值其中有哪些能算普世价值,又有哪些属于中华原创呢?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7月3日星期一

忧中华220 - 中华社会的优异个体

忧中华220 - 中华社会的优异个体

每每听到、看到、读到、想到某位国人在某一具体方面获得无与伦比的成就,老猿我禁不住一次又一次的感叹,国人中真不乏能人异士!自古以来,中华社会虽然有巨量无数的造粪群众,包括无数生了、活了、死了的老猿先人(及本人)。可幸的是,我们从来不乏优异的个体,正是这些优异的个体实乃推动中华文明进步的历史动力。

这些个体绝非完人,但堪称超人,是他们善用自己的智慧技能努力拓展、维护了国人的生存空间。 他们不是昏昏噩噩的“人民”,而是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豪杰或革命志士,还有那些在各行各业奋力拼搏或精益求精的顶尖人才。只有他们才真正算是中华社会的精英。

是的,中华社会的精英能量巨大,但人数太少,绝不包括那些仅有头衔、毫无创建的平庸名流。今天的所谓精英,大多不过是自封自捧、欺世盗名的小人小丑而已!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6月26日星期一

忧中华219 - 国人为何与现代发明无缘

在近、现代文明的演进中,中国文化无疑是大大落伍了,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来看,我们为人类所作的贡献实在少得可怜。换言之,在具有文明进步意义的产品中,我们只是纯粹的消费者,从来不曾是贡献者或发明创造者。

不无反讽意义的是,国人据说堪属世界上智商最高的民族之一,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贡献,今天的国人也并没有在情智方面退化多少,但是,又是什么深层原因令我们与现代文明的创建与发展无缘呢?

经过长期思索,老猿我认为有三大主要原因:一是政治挂帅的皇权专制,二是功利教育的长期实践,三是中庸之道的文化传统。正是这三座大山,最大限度压制了中华社会的科学进步与国人应有的创新精神。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6月19日星期一

忧中华218 - 中华社会的功利教育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一切教育的中心都是为了科举做官,即使到了今天,无论是公共教学机构,还是私立民办补习中心,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应考,都是为了一纸文凭。

不肖说,在中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从古代的科举到今天的文凭,我们一直奉行的是功利主义原则。除了极少数个体例外,我们的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兴趣或爱好,更不是真正为了追求知识或真理。更可悲的是,这种功利教育自孔丘开馆收徒至今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变化。因此,如果中国人今天在许多重要方面失败,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几千年一贯的功利教育。

顺便说一句,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由此可见,西方教育自古就有追求真理的传统。沿着这一思路,心之官则思的孔丘先生虽属中华社会功利教育的开山鼻祖,实在算不上什么伟大的教育家!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6月12日星期一

忧中华217 - 中华社会的政治挂帅传统

在当今世界,中华社会似乎是唯一的、两千年来一直奉行政治挂帅的社会。在不同时期,其提法有可能不同,在实践中,做法也可能有程度上的区别,但本质基本不变。

原因很简单,因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我们的社会无论分合、无论和平还是战乱时期所实行的政体都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上一直属于(皇权或人治)专制, 而专制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正是政治挂帅,即唯长官意志是从。如果违背了上级、老大或一把手的意志,如果站错了队、跟错了人,一层一层的“下面”都吃不了兜着走,轻者被穿小鞋,重者被肉体摧毁。

诚然,政治挂帅也许并非一无是处,但过于强调政治挂帅,永远实行全民政治挂帅,必然扭曲人性,压抑人才,从而阻碍社会进步。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6月5日星期一

忧中华216 - 国人中为何鲜有“大师”

除了富有竞争精神的春秋和民国时代,中国历史上不但天才难得一见,就是各行各业真正的大师级人物也极为罕见,更别说世界级的人物,几百年上千年也屈指可数。2017年初万维有篇博文说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人才很少有贵族背景或家学渊源,这种解释很有意思,但并不完整到位。

老猿观点:中华文化难产“大师”,其因主要有三:一是政治原因,在皇权专制下,政治挂帅不但压抑人才,还常常摧残人才;二是文化原因,在儒家意识环境内,中庸之道腐蚀破坏了人才滋生的土壤;三是教育原因,在功利主义的教育实践中,应试学习妨碍了人们对兴趣、理想的追求。

由于以上三大原因,中国社会传统上是一个难产大师的社会。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5月29日星期一

忧中华215 - 国人的称谓文化

在第一代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时期,我们曾有过“同志”的全民通称,无疑这种倡导和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进步的文化意义。

可惜,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同志”的通称与民国时期“先生”“太太”的时髦称呼都只能算是昙花一现。随着官僚/权贵资本主义的全面兴起并不断深化,国人又恢复了旧时的传统,即在姓氏前加上官衔,包括头衔或职衔,比如趙主任、 錢科长、孫 主席、李书记;如果什么衔也挂不上,也得分出长幼顺序,比如老周、大吳 、鄭兄、 王姐;如果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还得给对方一个虚衔,比如[老]师傅、[老]大哥/姐、[老]大爷/妈、[老]兄/乡等等。

正像“我”有108个之多的自称,对听话人繁杂多变的他称,尤其是精准到位的官称,也说明中华社会称谓文化中包含了太多的虚伪、逢迎、客套或等级森严的封建观念。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忧中华214 - 国人冷漠的文化基因

除了较强的妒忌心,我们似乎特有的、把建立在别人苦难之上的幸福感还衍生出另外一种负面心理,那就是我们对外人的冷漠。

因为与我们毫无关联,即对我们的幸福感毫无作用,所有其他的陌生人,即使是我们同文同种的同胞,即使在面对人类公敌的时候,我们都具有“先天性”的冷漠。

所以,在确定没有熟人、故旧的人际环境下,我们冷漠的本性便会得到充分的展现。比如,我们不会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对不认识的同胞缺乏同情心,对外族的苦难倾向于漠视,无动于衷。

是的,国人如外人观察的那样冷漠、缺乏同情心、并具有强烈的东方式的妒忌心,其文化基因在于我们的幸福感自古就主要源于、或大致等于我们的比较成就感。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5月19日星期五

袁昌明诗讯一则

昨日获悉,原载《达尔豪斯评论》后选录2012年《加拿大最佳诗选》的敝诗“等待” (awaiting),日前被选录今年七月即将面世的《最佳最佳加拿大诗选:十年记念版》(best of the best canadian poetry in english: tenth anniversary edition),对此,老猿我不消说非常感恩!这一荣幸堪比拙作分别被选录2009、2012、2014《加拿大最佳诗选》(best canadian poetry) 以及全加高中生统一指定的《朗诵诗选》(poetry in voice)。

迄今为止,我已在39个国家1309个刊物上发表了近1600首英文原创诗,其中不乏各国顶级文学杂志,但令人沮丧不解的是,40多年前自负少年诗才的我在国内投了10多次稿件无一不石沉大海, 最终只好默默在文学创作上自暴自弃。即使现在自认为在英诗创作上成就不菲,当我把最好的作品自译成中文,连续5年给国内(包括台湾)上百家刊物投稿,至今也只有3家录用,其他连个简短的礼貌性的标准退稿函也没曾收到过,唯一值得玩味的是,我的诗作在新加坡、香港及海外中文诗刊还是能得到一定认可的。

有意思的是,我只要回国回到故乡,我既不会讲英文,也写不出半行诗。也许我的诗才与中文、与中国无缘?

2017年5月15日星期一

忧中华213 - 国人的妒忌心

很显然,由于国人自古就生活在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人际环境中,更注意人伦关系、更强调个人的社会属性,因此,我们的幸福感更多地都属于相对型,即与他人的比较成就感。

正是因为我们这种幸福感的相对性,我们具有较强的妒忌心,每当看到有关的别人在某些、甚至某一方面比自己优胜就会感到失落、难受、沮丧,妒忌。尤其在与兄弟姐妹、亲朋同学等“同辈”相比时,自己吃菜,便看不得别人吃肉;即使自己吃肉,看见别人吃菜还不痛快,巴不得别人连菜也没的吃,只有当别人讨米要饭自己再大方地施舍一二次才能过足心瘾。

这就是国人“先天性”妒忌心的来源于表现。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5月8日星期一

忧中华212 - 国人的幸福感

不肖说,作为一种情智状态,幸福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相对幸福感,二是自我幸福感。

相对型幸福感源于与他人相比而产生的成就感。这个“他人”通常是亲戚、朋友、熟人、旧识、同学、邻居或一切有直接关联并有一定对比基础的人士。在与其相比中如果自觉在各方面、或特定方面有优人之出,或滋生出沾沾自喜的成就感,这就是相对幸福感。与之相比,如果成就感或满足感源于自我梦想或理想的实现,这便是自我型幸福感。

但凡是人,无论东西南北,黑白红黄,其幸福感非此即彼,或此多彼少。不过,就国人而言,我们的幸福感似乎更多地属于相对型。难道我们不是大都通过与他人相比而获得幸福吗?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5月1日星期一

忧中华211 - 国人为何热衷拉帮结派


在华人社会中,最具凝聚力者非权势莫属。因为权位有限,在无法得到权位的同时,国人便求其次追逐“势力”,即团伙的力量。在华人社会的人际斗争中,势力与权位即使不统一,也有最为密切的关系。

国人之所以热衷于拉帮结派,本质上是追求“人多势众”之力。为了自保,为了谋取私利,人们不得不抱团去暖,尽管各怀鬼胎者多,同心协力者少,但依附于某一有权有势者,至少可以得到心理上平衡。

正是这种权势的结合,正是这种拉帮结派的倾向,国人在社会生活中大都失去了独立的人格。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4月24日星期一

忧中华210 - 国人都是嗜权动物


因为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或“学而优则仕”思想的长期熏习,因为一千多年以来科举制的不断实践,国人自古就有[读书]作官的情结,直至今日都成了权力的奴仆或追逐权力的苍蝇。

权力不但可以使人光宗耀祖、增添面子,更可以带来许许多多的实际利益,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百花银是也。因为权力来之不易,任何有权者都善于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好处或财富,就连一个管盖章的办事员或看大门的门房都可以把手中的那丁点儿权力用到极致。

在华人社会,权位周围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有逐臭的苍蝇。而权力的所有者往往又是社会的蛀虫,绝非人民的公仆。


2017, 1,22 [星期日]
陪老母游班芙归来,此生也算看够雪景。

2017年4月10日星期一

忧中华209 - 国人仍是东亚病夫

最近几十年来,国人在奥运会或其他国际体育竞赛中夺得了不少的奖牌,俨然成了新晋的、举世瞩目的体育大国。但依老猿看,国人自古以来、迄今为止仍然是东亚病夫。尤其考虑到国人最高的烟民比例、肥胖比例、污染问题及亚健康问题,我们更是一个病夫的国度。

因为独尊儒家,因为儒家鄙视任何劳力者,国人从来就不肖于体能训练,更谈不上形成全民热爱体育的传统,除了带有赌博性质的斗鸡斗蛐蛐之类的赛事,极少有过真正的、大众化的体能竞技活动。今天的奥运奖牌也不过是举国体制的脸面工程,与全民体格健康及挑战精神的提高并无什么关联。

什么时候国人从小都热爱体育竞技活动,都勇于挑战自己的体能,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甩掉东亚病夫的称号。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4月3日星期一

忧中华208 - 竞技传统与民族血性

远在古希腊时期,西人就有全民热爱体育运动、参与或观摩体能竞赛的传统。这一传统无疑有助于强化全民的体育风气和征服意志,培养其血性或尚武精神。

反观中国文化,也许与中庸之道不无关系,也许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习惯所致,也许是长期鄙视劳力者的必然结果,国人、尤其是汉民族虽然不乏习武练功的男女个人,毕竟从无全民体能竞技的传统。正是因为缺乏这一传统,国人少有血性或对外征服的意志。

中国历史充满了血腥战争,但这是中原内部政治的需要,并非国人民族血性的展示。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3月31日星期五

《創造豐盛》6 種中外對照版正式出版

自2016年3月,老猿我的太平洋诗歌出版社先是组织国内最高水平的译者将著名的身心灵导师张馨月女士的畅销书《创造豐盛》翻译成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及印地语, 7月後又将6个中外对照版交付深圳各印10000册的成软精装本。按合约,所有工作于去年年底完满结束。但因为款项及仓储问题,一直拖到昨天晚上才劃上圆满的句号。

虽然渺茫,希望今後还有类似的出版機会。

等老猿的眼楮疼的好一点时,我将于5月开始準备出版美国诗人Kelly Kurt的英文诗集Divergence。 这本书是由哈利法克斯的出版人Virgil Kay给我推薦的,算是第二次合作出版吧。

下半年还要出版另外一个美国诗人的一本英文诗集,前年接受的,因为健康和技术问题,我一直拖到现在。这个账还是尽快还了好。

2017年3月27日星期一

忧中华207-中庸之道与平庸文化

由于儒家的极力推崇,中庸之道早就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其重要结果之一如文人所称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俗话讲即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

很显然,作为一条人伦原则,中庸之道在社会生活、尤其在复杂精细的中华人际关系中常常不失为自我保护的有效法门。但正是这一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腐蚀了滋养顶尖人才的土壤,削弱了国人出人头地、青出于蓝的精神,从而导致各行各业、各地各方人才的平庸化,阻碍了中华社会和文明的进步。

换言之,中庸之道是导致中华文化平庸化的罪魁祸首之一。

2017, 1,22 [星期日]

2017年3月20日星期一

忧中华206-国人对法律的态度

不知什么原因,每当把国人与法律联系时,老猿我总想到国人对上帝的态度。

对专政者来讲,法律就像普通国人眼中的上帝,他们常常采取极端实用的立场。如果信奉耶稣、佛祖或真主有好处,我们就进教堂神殿礼拜,烧香磕头都不在话下。如果没有好处,或者不够灵验,我们就敬而远之。

在中国社会,法律从来就是权力的玩偶。

2016,7,29 周五
[在加州老大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四代同堂近两个星期刚刚返温,为了纪念而特此留念]

2017年2月27日星期一

忧中华205-中国人为何法律意识差?

中国的法律自古以来只是当权者个人(或极少数人的)意志的条文化,亦即专制的产物。因为它从未反映普通民众的意志,更别说少数反对者、权力争夺战中的失败者的参与,所以中国的法律不过是极少数人利用手中的专政权强加给极大多数的条条框框,其内容并未征得人民的认可,只要条件允许,人民将法律抛之脑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方面法律的制定因无全民参与而缺乏权威性,另一方面国人长期生活在人治社会中,深知法比权小,法不责众,法不外乎人情,所以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常常打折扣,即在技术上随意予以玩弄。

2016,7,29 周五

2017年2月20日星期一

忧中华204-中华一元文化的恶果

西人崇尚多元文化,其优胜之处在于它催生自治、鼓励竞争、提倡平等,并有助相互制约、尊重人权、培养独立人格及自由精神。

反观我们的历史传统,中华的一元文化也许在一定历史背景下是最好的选择,但长期而言,真可谓恶果累累,比如国人的自治能力差,竞争意识弱,等级观点严重,当权者无法无天,腐败无耻,无权者无人权无尊严,民族心理脆弱低劣,思想保守僵化,缺乏独立人格,自由度小。

很显然,就现代结果而言,以农耕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一元文明远比以经商为基础的多元文明落后。

2016,7,29 周五

2017年2月13日星期一

忧中华203-中华文明的一元性

以秦汉为分水岭,中华社会从春秋列国的多元文明演变成一元文明并一直延续至今。

政治上我们崇尚大一统的皇权专制,即使在战乱分裂时期也是一山不容二虎,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政治生活都定于一尊。古尊皇帝,现尊核心。

思想上不管我们愿意与否,中华社会历史上独尊儒家,现在独尊马列,其他思想理论都是异端邪说,显时被当政者无情打压,隐时只能在小众中私下散播。

经济上最最重要的资源归一人一政。在传统社会里,天下之滨,莫非王土;在当代社会,全国土地均属国有。

因为政治、思想及经济的一元化,中华文化顺理成章也就成了一元文化。

2016,7,29 周五

2017年2月6日星期一

忧中华202-国人的重农传统

由于地理环境所决定,炎黄子孙自古就是一个农耕民族。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重农不但成为一个自然的经济活动,也成了一个有意的政治选择,因为每一个统治者都知道民以食为天。

政治上重农对统治者显然有利,对文化文明的发展却另当别论。重农的结果是我们不得不靠天吃饭,这个天就是变幻无常、我们又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逆来顺受的苍天和皇帝。因此,我们忽略工具的发明、科技的创造。重农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安土重迁、固步自封、僵化保守的心态,也就是缺乏开拓、进取和冒险精神。此外,重农的传统使我们生活在高度社会化的人事环境中,从而导致我们内敛、内斗、内耗的习性。

历史上,只有宋朝相对鼓励经商,无独有尔,宋朝也恰恰是中华古代文明的真正顶峰。究其因,重商可以培养人们的平等、妥协、契约、开拓、冒险精神及个人主义和多元思想。

2016,7,29 周五

2017年1月30日星期一

忧中华201-国人最缺乏包容心

纵观世上民族之林,我们也许是最缺乏包容心的大民族。难道不是吗,我们对以下的人士不但不妥协、不包容、不扶持、不爱护,而且历史上除了第四类以外几乎总要情不自禁地予以无情打击,甚至肉体摧毁而后快:

1。反对派(古代的谋反者,现当代的权力争夺者);
2。批评者;
3。失败者;
4。弱势群体(病患、残障人士,乞丐、孤寡,等等)。

一个先进的人类文明,对以上四种人一定会在法律上予以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有真诚的“恻隐之心”。

2016,7,29 周五

2017年1月23日星期一

忧中华200-中国人的历史惰性

也许历经太多的苦难,国人对过去的历史习惯于不堪回首。 一方面对真正的英雄豪杰所做出的贡献不知恩图报,往往连起码的怀恋记忆也没有,而对我们有过重大伤害的魑魅魍魉也少有记恨。对我们来说,别人惠赐的恩典或强加的耻辱都是过眼烟云。

两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两难中挣扎:要么在相对和平的大一统朝代惨遭皇权专制的恣意压迫,要么在充满战乱的分裂时期忍受诸侯割据的血腥盘剥。长期的折磨已使我们变得麻木。

因为淡忘、麻木,因为生存的艰难迫使我们只关注眼前的现实,所以我们便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惰性。没有引来它山之石,我们将永远死水一潭。

2016,7,29 周五

2017年1月16日星期一

忧中华199-中国古代的四大文化恶人

作为社会的良知,知识分子本应当成为文明的旗手及进步文化的鼓吹者和捍卫者。可惜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的知识分子不过是权力的寄生虫,其中有许多人成了妨碍中国文明进步的罪人。依老猿看,中国古代的四大文化恶人依次当为:

1。秦国商鞅。其愚民、奴化政策,其残酷苛严的法律和蔑视个人生命及尊严的指导思想,其尽一切可能维护最高统治者地位的设计及实践,直接有效地开启了两千年的皇权专制,从而使国人的民族心理逐渐扭曲变态,可谓中华文明的第一大罪人;

2。汉朝董仲舒。其君权神授、独尊儒家的理论及大一统的正统观点在极大程度上巩固、发展、完善了皇权专制;

3。宋朝贾似道。其卖国、祸国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南宋的毁灭,从而使先进的中华文明遭到空前的损毁,同时使炎黄子孙全部成了猪狗不如的亡国奴,极大地劣化了民族心理;

4。明朝的洪承畴。其叛国后的汉奸思想及行为为落后的满清入主中原立下了不世之功,从而使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重大关头停顿、甚至退步,同时再次使炎黄子孙全部成了猪狗不如的亡国奴,再次劣化了民族心理。

2016,7,29 周五

2017年1月9日星期一

忧中华198-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毒草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著名的四大小说,但从有些方面看, 它们其实也是大毒草。以下按其对中华文化的毒害作用大小来排名:

1。《水浒传》:江湖文化;暴力文化;流氓文化;臣民意识;忠义思想;等级观点;
2。《三国演义》:阴谋文化;武力崇拜;江湖文化;忠义思想;大一统观点;
3。《红楼梦》:女性病态美;男人脂粉气;奢靡虚荣的生活方式;腐败的裙带政治;
4。《西游记》:人妖不分,神魔一体;宗教调和;逃避现实;对自由精神的讽喻等等。。。

诚然,老猿不否认以上四大名著高超的文学造诣,但正是它们的巨大成功或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滋生、强化了各种妨碍中华文明进步的民族心理倾向。

2016,7,29 周五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忧中华197-中国男人的流氓倾向-3

中国男人绝大多数都不但不调戏妇女、而且据传都颇讲究私德,但对女性的态度自古以来就十分轻贱。

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在外风流,但绝不容许女人越雷池半步。为了自己的个人私利,男人可以把老婆当赌资押注, 甚至可以把妻女当赚钱工具或将之贡献给上司玩弄。为了迎合自己病态的审美观,我们居然还让女人裹了上千年的脚!对中国男人而言,妇人象小人一样属于难养之辈,更是可供换取功名钱财的身外之物。

中国男人轻贱女人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在日常语言中,我们不但有最丰富的辱骂词句,而且所有最恶毒的骂人话都是专门针对女性的。-- 这种语言奇观真是令人深思。

这种轻贱妇女、把女人看作玩物的心态算不算流氓倾向?

2016,7,29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