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或因為孔儒對六藝的強調與推崇,中華文明自古就有重藝的傳統。曆朝曆代、直至今日廣義上的讀書人,尤其是傳統的、或人文界的知識分子,大多講究琴、棋、書、畫各方面的才藝。
問題是,我們對藝術的態度似有兩大偏頗,即往往呈現出兩個極端情況。一是將其功利化,比如學琴是為了邀樂或考級而入讀名牌大學,練書法是為了裝潢自己的門面或獲獎,寫詩作文更是為了博取廣義上的功名等等。二是將藝術邊緣化,即把它純粹當作業余愛好。比如傳統文人、士子無論在琴棋還是在書畫方面一般都是粗通而已、“點到為止”,除了現代受到西方的強烈影響,國人很少是為了藝術而藝術。
不容置疑的是,要想達到藝術上的極高成就,就必須以藝術為職志,為藝術而藝術,乃至為藝術而獻身。如果人人都將其功利化或邊緣化,藝術便會墮落成庸俗而無聊的雕蟲小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