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星期五

《致初戀》- 34

 致初戀一個知青的海外生涯本是我用自创的日记式书信体所写的自传或回忆录,全书分上下两集,上集是写给初恋的,于2000新年前后一两个月之中草成;下集则是写给“初爱"的,于2020新年前后一个月内完成。尽管现在早已人事已非,但除了我父母和妻子,这两位女性毕竟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如果说前者使我自大学毕业后改变了人生路向,后者则给我充分的灵感力量以致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两大自我突破:一是抒写並发表了比我所知作者更多的情诗;二是用英文写作并发表了许多长、短篇小说及随笔。《致初戀》一书是在新冠疫情的高峰期间匆匆出版的,未曾想成了我的“种子作品”:其后出版的英文长篇小说(DETACHING《出走》,THE TUNER《调音哨》), 数十个短篇小说,包括短篇小说集FLASHBACKS《倒叙》,以及即将出版的英文三部曲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和散文集RETURN TO THE ROOT《归根集》,都是该书的英文衍生作品。现在此分期贴出,与其为了分享,不如为了存档,算是俺曾活过的见证,也算是把自个儿上传到网络空间或某个平行世界吧。 

作者:袁昌明; 出版社:温哥华太平洋诗歌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体裁:日记式书信回忆录;字数:28万;连接:

https://www.amazon.com/-/zh_TW/%E8%A2%81-%E6%98%8C%E6%98%8E-ebook/dp/B09BLSWF5C

------------------------------------------------------------------

下集致祁红

34封信

  

2021127星期三,下午陰轉晴

 

“我本想面談:我一生曾因為貧窮、卑微而遭到一次又一次的鄙視、嘲笑及侮辱;在情感、精力及銀錢等方面的所有投資幾乎都血本無歸;至少十次遭到‘貴人’的無端打壓或諷刺;就地域和人緣關系上看與自已的成長總成反比;人生經曆充滿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強烈反諷…… 盡管如此,我仍然從一個極端內向孤傲、悲觀急躁而又憤世嫉俗者蛻変成一個非常樂觀知足、謙卑感恩、內心一片祥和的劫後重生之人。既然無人向之傾吐,就讓一切在風中消散吧。

 

對上面這段話還有印象麽?這是我在前年1011日給你的微信留言,那時你可能對之還不感興趣,更不知道其中所含的詳細內容。現在你己看完我的第33封信,從而成了對我過去二十年的生活了解最深、最多的人。別後又15個月以來,除了宅家抗疫、讀書寫詩、打工譯書外,我還獲得了今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為自已預娶了你這位來世的新娘,而信物就是當初的校音器,彩禮就是這十七封信!

 

至于我從1978年到1999年的二十年間的人生經曆,你如果還有好奇心,可以等我們日後見面再慢慢聽我道來,也可以自己想法上網查閱《情箋》的前半部即前十七封信。不無巧合的是,今天與我提筆給你寫信之日相隔整好一個月,這封恰恰也是最後的、編號同為十七的一封信。與前半部相比,最重大的區別就是,這封信會一直寫到來世,因為它的內容將包我今世余下的所有歲月。也正因為此,從今天開始,我不再以日記的形式定期向你訴說,而是以專題的方式隨機和你分享。

 

 

古希臘哲人柏拉圖說過:未經檢視的人生是毫無價值的。近幾年我用心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反思自己的人生。不消說,我有了更多的自知之明。

 

34-1:我的童年

 

小時因長期寄養在公安縣蓮花垱村外婆和大姨家,我嘗盡了寄人籬下之辛酸和孤苦,從而基本上形成了我的性格,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以後的整個人生。

 

首先,我的敏感主要來自于幼時對人際關系的反應。因為不是和父母親在一起生活,我在親戚家吃、喝、玩、睡常常都不由自主地要對大人察眼觀色,一旦看到大人不高興我就感到非常不安,而事實上我又遠不是一個招人喜歡的孩子,從小話少、笑容更少,不遭人待見也理所當然。正是這種害怕招人厭煩的警覺使我的敏感得以固化、從而成為我的主要性格特征之一。

 

其次,我的急躁來自兒時內心的一種恐懼感。上小學時我幾乎每年都因為“上火”眼睛疼得睜不開,但在鄉下從未有人帶我去看過醫生,每次都是一個星期左右後自己疼好的。我的這種痛苦誰也沒把它當回事,但我從那時候開始就深深害怕自己有朝一日會失明,偶爾還夢見自己真成了一個瞎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恐懼感使我耽心自己很可能活不長,而下鄉期間剛好又被"誤診"患上了風濕性心髒病,從而在客觀效果上證明了我兒時的預感。正是這種從小"怕變瞎、怕早死"的恐懼心理促使“只爭朝夕”即盡可能"抓緊時間活著",于是幹什麽都“猴急”便成了我的性格特征之二。

 

再次,我的悲觀來自親戚的冷待。比如大姨把我當個小苦力,挑水燒火、檢柴拾糞、掃地曬㘯、割豬草掃豬圈都讓我幹,幹少一點、幹差一點兒,幹慢一點兒她就給我甩臉子,幾年裏我從沒看過她對我笑過一次,而每次姨父探親帶回什麽好吃的,我也從來也沒看見過。有一回我幹完活看到竟然沒有給我留足飯菜,我氣得差點摔碗掀桌子。看到媽媽的親姐姐對我這樣“虐待”,我慢慢習慣于把人、把事往壞處上想,後來回到爸媽身邊,他們常批評我小小年紀不該只注意社會的陰暗面。對其中的原因他們重未理會過,而我的這種習性無疑造成了我悲觀的傾向。

 

又次,我的內向來自于孤獨的環境。確切一點兒說,我生來就有內向的"天性",雖然兒時生活在一個人口頗多、關系複雜的大家庭,但我無論受到什麽委屈、冷待都無處訴說,和玩伴們也不便提起這些無聊的家事。久而久之,這種孤獨的生活環境使我內向的天性不斷得以加強,導致致今也無法改變,當然也無需改變。只是在我得意、開心或遇到投緣的人時,我才會顯得外向、活潑,比如下鄉時我的外向表現實是環境所致,但那畢竟不是我的本性和常態,

 

還有,我的脆弱來自遭到"遺棄"的感覺。小時候常年累月見不到父母,即使偶爾見著面,不是被爸爸打罵,就是被媽媽"忽視",以致我懷疑自己是不是撿來的孩子。看到媽媽對她姐姐信任有加、親近有余,我認為她愛姐姐勝過愛我,所以我不敢、也不願向她說大姨的壞話,只是一味地自己可憐自己。這種變相遭到遺棄和郁結在心的自憐情緒無疑使我變得越來越多愁善感,從而導致我的內心非常脆弱,一遇到傷感、傷心之事就忍不住獨自流淚。

 

此外,我的自卑來自于農村的"身份"。小時候不知道自己其實也是"吃商品糧"的,長期覺得自己是個低人一等的鄉巴佬。每次到最近的沙道觀鎮都非常羨慕街上的孩子可以吃冰棍、看電影、穿球鞋,而我整天和泥土、農田、雞糞、豬草打交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改變,比如在縣城上高中時,我可能會顯得高傲或自信,但內心深處的自卑感始終存在。也許正是這一心理基礎,我比別人更傾向于低調做人。

 

最後,我的節儉來自貧困的家庭。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在"懂事"後與父母一起共同生活。當時住在八寶區區公所,爸媽同時回家時,我經常當面看到、或者背後聽到他倆為缺錢而發愁犯難。如在某封信裏已有所提及,為了替爸媽分憂、減輕負擔,我把平時剩下的零碎錢、小用錢一分一分地積攢在一起,等爸媽無錢買食堂飯菜票時我就全拿出來給他們救急。有一次,我在廚房師傅的鼓勵下一咬牙買了一條煎魚,然後求他給我多加點兒魚湯,結果一角五分一錢一碟的菜我靠不斷加水、加鹽抻吃了三天!有時我想,也許我的、甚至所有其它中國人式的精明都是貧窮所致。

 

最重要的是,童年的經曆給我一生種下了"缺愛"的"種子"。因為從懂事一直到初中畢業,我很少感受到過父母之愛,一年之中相見的次數屈指可數。在寄養家庭中更是無人關懷,連親生外婆對我也沒有表現過真正的愛心。比如我每逢幹活受傷,她要麽責罵我"幹活就推倒菩薩",要麽對我感歎說"我怎麽向你媽交待"。這些話讓我聽得很不是滋味,我當時滿以為她會心疼我受傷的。正是從小缺乏來自至親的愛,我一生都渴望被人愛,尤其是渴望來自女人的愛、溫暖與真心體貼。我知道,雖然上高中以後我深感母愛滿滿,但兒時缺乏母愛這一事實導致我在潛意識中終身向往女人之愛。根據心理學的解釋,這種深埋在我潛意識裏的匮乏種子決定了我一生都渴求女人的愛、但同時也很難得到它。但願你能幫我摘除這一顆阻礙我靈魂升華的不良"種子"!

 

 

2021129星期五,晴轉多雲

34-2:我的故鄉

 

由于安土重遷的農耕文化傳統,中國的文人墨客自古就有濃厚的故鄉情結,不過,我卻是個小小的例外。

 

首先,我雖然常常懷有一絲淡淡的、朦朦胧胧的鄉情,但一直無法在感情上、理智上確定到底哪才是我真正的故鄉。自懂事後,我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二主要就讀于公安縣蓮花垱(村)中、小學,其間只有小學二年級在松滋縣城、六年級在八寶區區公所附近的小學念書。如果說故鄉即童年生活的地方,那麽蓮花垱應該是我的故鄉,可是中間兩年分別住在不同的地方,即使在蓮花垱我也是個外人,是個被寄養或被變相遺棄的"孤兒",而且還是個不受人待見的孩子,所以我在內心深處很難將其視作故鄉。至于松滋的城關鎮,有記憶以來我一共只在那生活了三年多,剛到時還遭人恥笑,說我是個外地轉來的鄉巴佬。雖然高中時期對我初心或志趣的形成至關重要,但時間畢竟太短,與童年幾乎完全脫節,所以在內心我也並不把新江口當成我真正的故鄉。

 

即使我勉強將蓮花垱或新江口當成我的故鄉,我對其不但沒有什麽深厚的感情,而且還感到幾分排斥和厭惡。如果說蓮花垱的辛酸童年讓我不堪回首,那麽在新江口親身體驗過的虛僞勢利及庸俗風氣又使我十分反感,比如請客送禮、嘴上客套、惡意勸酒等等,尤其是令人忍無可忍的氣候,夏天熱得要死、蚊叮蟲咬,冬天冷得要命、裏外冰涼,從而使我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要想方設法離開父母、離開家鄉,而且越遠越好、越快越好。

 

等我終于遠離父母和家鄉到了上海,“湖北佬”的身份使我在學業上同時遇到了困難和歧視,比如在我們的家鄉方言中沒有卷舌音和平舌音之分(如c/ch, s/sh, z/zh),也沒有鼻音和非鼻音之別(l/n),這種情況對一個語言專科學生來說顯然是非常不利的。更有甚者,在交大求學期間讓過我感到受汙辱、受窘迫的幾個同學剛好都是湖北人,從那之後我便比較反感"湖北老鄉",從而進一步削減了我本就不太濃厚的鄉情。

 

如在以前的信中早已提及,我的職業技能和志向興趣也與故鄉"無緣"。也許是因為我在初中沒有上過一堂英語課、高中英語成績都是靠作弊才及的格,也許是濃濃的鄉音和我在外地學的洋腔太不搭調,所以我一回到湖北、尤其是回到松滋或公安的時候就講不出一句英語。此外,盡管我寫詩發表詩作已有十六年,可是一回國,一到家鄉即使偶得靈感也寫不出一行詩句來,每次都是回到溫哥華的家才能把在家鄉獲得的感觸提升成詩句。更不可思議的是,我的詩作已在46個國家近兩千種文學刊物上發表,其中不乏各國的一流雜志,而且我用中文創作的詩歌或將英文詩自譯成的中文詩在港、澳、台、新及北美許多著名中文雜志上都發表過,唯獨在國內不受待見,盡管我投稿無數次,得以發表的作品還是屈指可數,一流刊物對我的詩作至今不宵一顧。因此,我越來越越覺得自己與家鄉、與故國的文緣極差。

 

但是,自從201910月初與你重逢、尤其是自去年8月贏得你這位預妻對我的承諾以來,我第一次感到了家鄉的親切,即首次體驗到故鄉美的含義。是的,僅僅因為你,我終于與松滋有了一種再也難于割舍的情感聯系;也僅僅因為你,我終于年逾花甲卻寫出了可以發表的愛情詩。所以,你就是我深深眷戀的故鄉! 你就是故鄉所有的一切美好的化身!

 

昨天發給你《情箋》裏的最後一封信,今晨雖然沒有見到你按常例給我留下的微信短訊,但我在心裏總是在不斷地、輕輕地呼喚著你,呼喚著我們共同的故鄉。上午一共寫了八首英文詩,其中四首都是為你而作,我相信經過沈澱與修訂,它們遲早都會得以發表。說真的,我用英語寫詩更得心應手些。

 

你的讀後感總是這麽溫柔而體貼:34封信總想起你在財政局門口的那張照片,幾歲就送到鄉下過著寄人籬下外婆不疼大姨不愛的童年生活,說真的,看的我心裏非常難過。言簡意赅、一針見血。我忍不住在此轉載留存。

 

 

2021130星期六,小雨轉陰

34-3:我的"貴人"

 

你的微信留言是: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哪家鄉就在哪,鄉情總是難忘的,再說,你的味蕾不會騙你(松滋、公安的辣椒好吃),新江口、蓮花垱都是你的故鄉。

 

你對故鄉的定義很有意思,也許和我的綜合一下就完整了。所謂"故鄉",即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所在的地方,它之所以對每個人都有獨特而厚重的情感意義,是因為它不但是父母生活的地方,還是一個人度過童年、萌發初心、發現初愛並形成飲食偏好的地方。

 

下面我再回顧一下我一生中所碰到的"貴人",這是我在檢視自己的人生時常反思的一個問題。

 

第一個"貴人"是我在蓮花垱上小學五年級時教語文課的周禮荏老師。這裏對你羅嗦以下:有次他在班上點名表揚了獲得高分的同學並選讀了他的一些片段,然後以批評、嘲笑的口吻說某個同學在作文中居然把壞人比成牛屎,結果引起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聽到我的笑聲最高,周老師氣得臉色發黑地對我說:"你還笑,就是你寫的!"我這才明白濫文原來是我自己的手筆。下課後,周老師對我失望至極地說:"我給你媽也教過語文,你比她差太多了!"聽了這話,我並不為自已的落後感到羞恥,反而為我媽媽的優秀覺得自豪。 就這樣,他讓我第一次認識到自己的語文水平實在太低了。

 

第二個"貴人"是時任八寶區區委書記王振琨叔叔。當時我在區公所附近的村辦小學上六年級。有一回看到媽媽借了一本《東周列國志》,我就拿過來饒有趣味地看了起來,因為實在看不太懂,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也只看了一小半。後來得知王叔叔催我媽還書,我媽說我還沒看完呢,結果他說:"他認得幾個字?快還給我算了!"聽到這話,我感到不可名狀地難受,至今都忘不了這件事。他說得一點都沒錯,我認識的字太少啦!

 

第三個"貴人"是松滋工農中學教高中數學的廣旭老師。高二剛開學,他臨時給我們班代上第一堂課。因為他是交通大學畢業的上海人、又是校乒隊的教練,所以是我們所有男生心目中異常佩服的老師。雖然他不一定知道我是五班的數學課代表,我對他倒是尊敬有加,甚至可以說有幾份仰慕。沒想到的是,他在班上無端地把我挑出來諷刺了一番,讓我這個全班的數、理、化尖子生面紅耳赤地下不了台,事後連我的最好朋友郭健都覺得莫名其妙。因為他,我第一次意識到,成績再好不一定就能得到老師的好感。

 

第四個"貴人"是上海交大的羊素櫻老師。她不但是我們最主要的精讀課授課老師,也相當于是我們的班主任。因為她總愛拖堂、總愛反複講解同一個語言點、又常常不能回答我問她的問題而讓我急不可耐,所以她非常討厭我,有幾次還故意壓低我的分數,等課後私下糾正時我早已在全班同學面前失去第一的榮譽。畢業時據信我成績優異又是最年輕的黨員、班幹部而一定會被留校任教,但她很可能在最後將我發配原籍的重要關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五個"貴人"是交大室友、日語班的、來自武漢高幹家庭的纨绔大帥哥黃鈞同學。你還有所不知的是,有天他發現自己的手表丟了,便逐一詢問每個室友,結果我們五位都說沒看見,隨後他接著找了一兩天還是沒有找到,就開始當著大家的面大聲嘀咕,語氣中似乎把他的懷疑範圍己縮小到寢室之內,過了一天還是沒人答理他,他又話裏話外只差點名道姓地把我鎖定成懷疑對象。于是我在晚上睡覺時給室友講了鄰人亡斧的成語故事。我不知道他後來找著他的手表沒有,只聽他當面誇過我"你很聰明。"這件事使我終身難忘,室友們都知道盡管我成績優異、非常"聰明",但我是最窮、也是最節儉的男生。如果我是個軟弱可欺、愚笨平庸的室友的話,他早就把我擰出來打罵一頓了。從那之後,我深知人窮志可不短,但不能避免被人蔑視或汙辱!

 

第六個"貴人"是中科院語言研究所的趙士凱研究員。為了寫好碩士論文,我的指導教授推薦我赴京當面去請教他這位早年的學生。找到趙老師後,我談了談自己的選題及初步想法,沒料到他毫不顧忌推薦人的情面而對我的設想不但不鼓勵或給予建設性意見,反而語帶譏諷地暗示我不知天高地厚,讓我為自己短淺的學識深感無地自容。好在我堅持把選題做下來了,不但靠它順利成為文革後最早的碩士學位獲得者之一,而且還在畢業後短短幾年內成了學術新人。

 

第七個"貴人"是中國有名的現代派"九葉"詩人之一的杜韻榭先生。在北京順利通過論文答辯即將獲得碩士學位之際,答辯委員會主任巫甯坤教授得知我對寫詩感興趣便推薦我去當面請益他的詩人好友杜老師。當時我並沒有任何作品,只是想結識著名詩人並表達自己的敬佩之心。見面後沒談幾句,杜老師就以先輩大詩人的口吻對我發了一通議論,大意是說:有些人明明沒有詩才卻非要寫詩,我看大可不必。聽到這話我當時感到十分汗顔,他是在變相地批評我自不量力或毫無自知之明啊!當我灰溜溜地離開他家時,我難過地決定今生再也不做鳥什子詩人夢啦!

 

第八個"貴人"是加拿大王牌大學之一麥吉爾大學語言學系系主任尼珂教授。我當時是系裏來自中國外貿部公派的"訪問學者"。在招生季節開始時,我向她表示想申讀該系的博士課程,可她說我在中國的碩士學位根本不能算數,必須先從碩士重新開始,于是我自降要求請她考慮給資助讓我攻讀碩士學位,但她也只是聳了聳肩。她那副發自內心的蔑視表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不過她的態度幫我當時下定決心,一定要拿到全額獎學金繼續求學。

 

     第九個"貴人"是美國頗有點小名氣的詩人兼職業詩評家弗利先生。因詩友的善意引介,我先免費幫他翻譯了一篇南京大學學報關于他的文章,然後他又為了報答我免費給我寫了一封意見信。那是20051130日上午,離我發表第一首詩還不到半年。他在三頁長的信中非常客觀而中肯地對我早期的詩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批評意見,但在結尾的一段卻筆鋒一轉祝賀我己有所發表,這反倒讓我覺得他是在諷刺我。于是,我一氣之下就把他的信扔在一邊,再也不好意思看到它,只顧自己埋頭寫下去。

 

第十個、也是最後一個"貴人"就是2013年碰到的那位白人租霸斯蒂夫。在和他纏鬥的幾個月中使我終于認識到自己軟弱的本性,這一本性具有生理上的原因(心肌缺血導致心慌"膽小"),但它卻使我一直自覺不自覺地釆用相反的行為模式。換言之,我一生好鬥逞強、不認輸、不信邪的性格特征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升華方式,這種現象我在一首發表過的詩中將其稱為"性格透支"。正是由于我自少年開始有意培養自己的意志力,導致我一生逼著自己"踮起腳來做人"。其實,我的堅強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除此之外,我一生中還有幾個特別值得一提的"戰友"。一個是知青組的宋立。他本來對我一直比較尊重和友好,但自他搞完森林普查歸來,時逢帶隊幹部鄭伯似乎不賣我老爸的帳而對我故意冷待,給了宋一個“學習組長”的頭銜讓其分我的權、搶我的風頭,每次開會在鄭的支持下他都淩架于我之上。更有甚者,當他覺察到我對你情有獨鍾時便展開攻勢向你大獻殷勤,按上次曹晉的說法就是故意奪我所愛,以證明他才是強者。後來我覺得你很可能"變了心",真的被他"搶"過去了,還懷疑你把給我的校音器要回去送給他了,導致我再也不敢、也不願向你表白。如果不是宋的插足,我當初一定會在適當的時機向你表白、而且會不把你追到手決不罷休的。

 

另一個"戰友"實際上是我在原天津外貿學院(後並入南開大學)的四個同事,他們分別是我的頂頭上司常務副系主任王彰、第二付主任王聞涵、小語種教研室主任王鼐燕,以及院人事處王幹事。在19831989年我任全院最大的基礎英語教研室主任的整個過程中,他們對我當面非常客氣、甚至表現出幾分尊敬,但是為了壓制我、防止我這個只有二十幾多歲、"又紅又專"、院級"第三梯隊"的候選對象,他們想方設法在背後使壞倒鬼,導致我第一次公派出國回院後不但連說好的付系主任都升不上去,還極力阻止我繼續留任教研室一把手。雖然在院黨委書記的制止下,他們的目的最終並未達成,但四王早已逼得我心灰氣冷,最後使我在失望之中,在一氣之下模仿荊轲唱著"壯士一去不複返兮"而永遠地離開了只讓我苦戀傷心、不利我發展的祖國。

 

最後一個"戰友"就是陳祺毓。他第一次到我家除了顯示他終于超過了我而在我面前胡吹海吹外,更重要的是一張口全盤否定我的文字功夫,在根本沒看完、更沒做任何文學分析的前提下就把我的《溫哥華情箋》(上半部分)初稿貶得一文不值,從而一下子撲滅了我的寫作欲望,導致我打那以後徹底放棄了散文或小說類的寫作打算。要不是我後來另辟它徑,我根本不會有今天的詩歌成就。

 

從以上的回顧不難看出,我的十大"貴人"其實多多少少都給了我某種程度上的汙辱或傷害,但恰恰正是這些負面因素給了我奮力往前走的力量。至于三個"戰友",一個與我結下"奪愛之恨",直接導致我今生失去娶你為妻的可能;一個堵死了我在國內的升遷機會,迫使我終身自我流放于加拿大;最後一個使我永遠放棄了小說創作的計劃。

 

     今天時逢我已堅持近五年的"兔日",齋戒中我請你作證:對我的貴人和戰友們, 我早已沒有怨氣、憤懑和仇恨,剩下的只有理解、寬恕、甚至感激!

 

 

2021131星期日,小雨轉陰

34-4: 我的恩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恩人。我的恩人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對我來說,他們雖然在很不相同的程度上影響了我的人生,但都是我今生今世應該牢牢記住、並永遠感懷在心之人。按其出現的大致時間順序,我在此將我一生最重要的恩人供奉如下。

 

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恩人叫"命運",有的人稱之為上天、上蒼,有的人稱之為耶稣或上帝。冥冥之中,完全由于命運的安排,我經曆了一切應該或可能經曆的一切事情,也遇見了每一個應該或可能遇見的人。正是這些人和事讓我體驗了豐富多彩的人生。需要強調的是,我以前一直抱怨、甚至詛咒自己缺乏運氣,無論什麽都只能靠自己死纏爛打才有所斬獲,只是等到2015年我才逐漸改變這個心態,相信上天其實對我從來就垂顧有加。

 

第二個恩人無疑是我的父母親。他們不但給了我生命、養育我成長,還給了我十分有益的童年經曆及幸福的少年生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爸爸鼓勵並指導我在下鄉期間努力進步、從而爭取到上大學的好機會;我媽媽則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替我作主報名考研、並親往我的工作單位成功說服領導給我放行。一言以蔽之,沒有父母親便沒有我現在的一切。

 

第三個恩人是郭健。作為我整個高中時期唯一最好的朋友,他不但幫我消除了鄉巴佬的自卑心理,還第一個通過給我講述他在上海等地的見聞讓我開了眼界,並在較大程度上促成了我對未來的期望。最重要的是,在與他的頻繁互動中,我對文學逐漸産生了興趣,以致後來上大學放棄了自己本來更擅長的理工科而選擇了文科。

 

第四個恩人是知靑組的首任帶隊幹部賀伯。沒有他最初的欣賞和提攜,我很難“脫穎而出”被任命為林場知青隊的團支書,從而一路當先進直至入黨上大學。是他第一個說我點子多、稱贊我思想比較成熟、甚至表示我的性情與他本人有幾分相似,比如他說和我一樣笑時會被人認為笑得不自然。

 

第五個恩人是我的初戀對象易明。雖然,我和她之間的戀愛過程有點病態或不正常,我當初也的確因為她拒絕嫁給我而痛不欲生,幾次想到自殺、甚至要與她同歸于盡(殉情),從而經受了我一生刻骨銘心、最為深重的情感傷害,但同時她也對我的人生路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她讓我第一次認識到,我無論多麽真心地愛一個人也不一定能"嬴"得她;是她讓我第一次真正感到一个人的自卑感與自憐傾向可以轉化為成長的動力;是她第一次使我認識到再怎麽努力也可能避免不了失敗的悲慘結局。更重要的是,正是因為要永遠地離開她我才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地抓住讀研的機會。此外,作為"前妻",她雖然從沒有對我說過那三個字,但早已用行動證明了她的深情,後來還勇于打破她自己一生深深懼怕的傳統桎梏給了我無私的恩愛。

 

第六個恩人是現妻。是她當初不顧世俗的偏見、不顧母親的反對、不顧同事的異議堅定不移地嫁給了我,一輩子給我買菜做飯、洗衣拖地做各種各樣的家務,並給我生養了兩個優秀的兒子,陪著我幾十年一路走過來對我的工作及寫作一向十分理解並積極支持,對我的醜陋、無恥、低能、粗暴的言辭態度、急躁不耐的性情以及一切過錯和不足之處都容忍至今。雖然她並不能算作是一個溫柔體貼的妻子,更不是(也無需是)一位精明強幹的女人,但她是一個比較盡職盡責的主婦和母親,尤其是她當初她毅然決然地把自己的一生、把一個女人最美好的一切都交給了我,僅這份托付終身的精神就足以讓我值得感恩,更別說正是她變相地、或在無意之間把我“逼”成了一個多産的詩歌作者。

 

     第七個恩人就是我的兩個兒子。由于他倆的先後到來,不但讓我體驗到為人父的快樂與自豪,更使我有機會熱愛自己的親生孩子。在我人生最艱難痛苦、繁忙無奈的日子裏,是他們給了我莫大的慰藉和希望; 隨著我年歲越來越大、離死不再遙遠,他們還將把我短暫的生命延續下去。

 

第八個恩人是原天津外貿學院常務副院長冦駿睿老師。主要由于他的欣賞、信任與提攜,我被任聘為基礎英語教研室主任,負責全院學生的基礎英語教學工作直至我永遠離開中國。我的兩本學術專著也是經過他的引介才最終得以正式出版的。盡管因為種種原因導致他後來冷待我、甚至使我長期覺得壓抑而對之産生怨恨,但他對我最初的好是我難以忘懷的。

 

第九個恩人是李功博。從當初以陌生的老鄉身份主動與我聯系開始,到如今成了朋友還認了遠親或本家,他給我最大的幫助就是把我的才能和技藝推薦給創造豐集團,從而不但使我在收入來源快速委縮、幾乎斷絕之際獲得了賺錢的機會,還讓我實現了部分的人生價值,即圓滿地完成了幾本書的英譯工作、並順利地實現了當出版人的願。

 

最後一個恩人非你莫屬。事隔42年之後,你不但給了我十分珍貴的理解、贊賞,還接受了我延誤將近半個世紀之久的真情表白、並慷概地還我以溫暖與體貼、心甘情願地做我一生唯一最知己、最貼心、最全面的讀者。多虧了你,我才不但有勇氣重新拿筆寫出本書的下半部,還第一次創作出許多可供發表的英文情詩!盡管你的回報與我的情感奉獻相較不成比例,但對于飽經風霜的我來說,哪怕些微的溫情也足以成為靈魂的慰藉。只要你不變心、不毀諾 —— 我也堅信你一定會守諾而決不會第二次變心,你將是我余生靈魂伴侶和最後的港灣,也是我來世預定要娶的新娘。有了你這位“預妻”,我今生的心靈再也不覺孤獨,而來世的生活必定會更加幸福!

 

除了上列恩人,我還有三個"施主"值得感恩。一是查聖玉老人。自我下鄉插隊當知青開始,她多年給我充當保護傘,對我入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而夯實了我被推薦當工農兵大學生的人事基礎。尤其是因為她的認可與欣賞,讓我今生體驗到了(准)嶽母的關愛。另一個就是謝明,作為曾經的未婚妻,她當初的真心對于從小就缺愛的我來說彌足珍貴,即使當我由于種種原因與她分手後,她並沒有因此而對我實施打擊報複,其善良與美意常常使我感到無以為報。此外,我還有一個大我十二歲的忘年交叫吳泉瑜。他是我在天津工作期間唯一的“心腹”友人。在複雜激烈的人際鬥爭中,他給了我支持,同時也幫我加深了對人性、文化與現實的理解。在“八九六四”期間,是他阻攔我上車去北京聲援學生,從而排除了我第二次(自費)出國留學的隱患。

 

行文到此,我忍不住要向以上諸位恩人和施主表示最深厚、最誠摯的謝意。感恩有你們的存在、關照或愛護,我才得以生存並一路成長至今。謝謝你們,我將永遠珍惜你們對我的恩典!

 

     你今晨的微信留言是:34—1看到34—3,堅持5年的兔日齋戒,給我的感覺是從林妹妹變成了寶姐姐。不知我的感覺對不對? 願為你作證。現在看完了我的感恩篇,你又覺得我有了什麽新變化沒有?

 

 

202122星期二,雨轉陰

34-5:我的反諷

 

所謂"反諷",在西方修辭學中指的是具有諷剌意味的不協調、不一致、矛盾或反差。這種反差因為常常叫人苦笑不得,所以大都可看作是一種黑色幽默。我的人生就充滿了這種黑色幽默。

 

具體來說,我心髒本弱卻總呈強者姿態;沈默寡言卻靠嘴舌為生;不善言辭卻以文字賣錢;上中學時唯英語不及格長大後卻得了個英文洋博士學位; 年少遭人讪笑記憶太差成年後卻能背成活字典;生性內向腼腆卻在人前當了一輩子老師;從小不愛說話卻以講課謀生;刻骨銘心地喜愛過幾個女人卻從未得過一個女人的對等回愛;熱情向往而且珍惜友誼卻終身一無知己;眷戀祖國故土卻與家鄉親友緣分皆淺;人遇貴人提攜我卻遭貴人打壓;年輕時總想救國救民但中年後卻只能養家糊口;青春時期有意當官從政移民外國後卻對政治了無興趣;拚盡全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卻一直得不到發妻的愛惜和兒子的孝敬;對別人都熱情真誠卻總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為多賺一錢銀子那怕犧牲健康也毫不在乎自己卻一輩子過著清教徒的生活;明明是下裏巴人卻搞了一輩子陽春白雪;物質生活中實為賤民卻在精神生活中俨然是貴族;非常敏感細膩、思想複雜卻娶了個馬虎粗硬、思維單純的女人;從小有大志追求聲名卻養育出兩個毫無名利思想的兒子;西醫檢查指標均屬正常卻全身感覺都有毛病;一生追求完美卻有諸多先天的生理缺陷;表面依然是一臉苦相內心卻已經充滿“法喜”;身無長技、手無縛雞之力卻常常有心幫助勞苦衆生;修行幾近得道卻心中絕對無佛……

 

曾記否?上段話是我在2019113日給你的微信中就我的一生所作的簡介。現在,我還可以再加幾條:天生色弱卻又終生特別"好色";耳不聰、目不明卻一直被人當作"聰明絕頂"之人;心肌畸形導致心慌氣短卻一生心高氣壯;從少年時代就努力培養出堅強的意志,但從小在感情方面卻天生脆弱;中小學階段作文水平異常低下,成年後不但靠一只筆追到女人和包括出國留學的各種好機會還著書寫詩;高中時期數理化成績特別優秀,可一輩子以文為生現在連乘法口訣表都記不全;年輕時被人認定我體力、腦力勞動皆不勝任,一路打拼過來我卻勞心、勞力兩不誤;兒時家窮一年之內連豬下水也吃不上三次,現在天天都吃得起大魚大肉卻又以素食為主; 每天都渴望和愛人在浪漫和恩愛之間渡過分分秒秒,但今生今世也沒能體驗到女性實在的溫柔和切身的體貼;祖宗父輩給我留下的幾乎一無所有,我可以傳給子孫的卻可渭是應有盡有;我一生殚精竭力把自己最好的一切貢獻給社會,但我的精心之作卻每每無人問津識貨;不管我幹什麽總是猴急又猴急,無奈事事都只能靠自己拼盡全力才得以部分實現;自孩提時代就極怕失明、極怕夭亡,可現在雖年過花甲卻越活越看得透、越活心裏越年輕;人說"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我卻只盼有孫子、沒房子;我平生最看重精神自由,卻年輕時就一直極其自律;人人都向往天堂、力爭死後上天堂,我卻今生就已活在心中的極樂世界;中醫都說我氣、血兩項都極為虛弱,我卻總是鼓起勇氣、耗盡心血地忙忙忙碌碌;明明很少獲得回報甚至不指望有所回報,卻只顧自己一味地付出再付出;人人都想得道升天、悟道成佛,我卻甘願在成"佛"的"高人"腳下甘做一個小"沙彌”……

 

對這些反諷加以反思,不難看出作為一個人,我有五個特點:一是我的可塑性很大,無論是就性格特征,還是能力愛好而言,我往往可以從起初的一個極端逐步走到後來的另一個極端;二是我的適應能力較強,即在兩個相對的極端環境下都能生存下來並有所發展;三是我的人生特別艱難,因為中間需要克服、跨越的障礙多、所走的距離比較遠而長,因此總是讓人感到非常吃力、且心身俱疲。四是我的人生及性情比較獨特,不算太平庸、太俗氣;五是我的人生非常充實,不管自己還是別人如何看待我的“成就”或失敗,我在自己的人生之書中寫滿了內容,因此我不會為自己虛度年華而感到悔恨。

 

雖然與毛澤東提倡的“五種人”不盡相同,至少我總算湊夠了相同的數值。對我來說,人生的苦醜與甘美我都己深得三昧。正是因為我的人生充滿了黑色幽默,當死亡來臨之時,我將會心一笑地與此生告別,何況,我的愛人會在來世與我再做千萬年的神仙眷侶呢!

 

附注:我今天給你止頑咳的秘方是:“鳄魚肉兩塊,陳皮兩塊,川貝粉兩匙,海底椰兩塊,鹌鹑一只一起熬湯喝,一天三次。”你給我治相思的偏方是:“紅棗10g、紅豆10g、藏紅花10g、祁紅茶一包煮水喝,一天喝三次,一次喝100ml,連續三天,包你藥到病除,藥方收好,不能外傳哈。裏面的有效成分其實只有一味:紅茶濃郁,其蘊含的真情實愛正好能為我驅病養生!

 

 

202123星期三,晴

346:我的改變

 

今晨沒有看到你昨天讀完34-5的感言,明天要准備第一次參加加州洪堡大學英文系的編譯討論課,我便乘機把有關自己近年大有變化的反思小結如下。

 

按西方現代小說理論,人物有"圓形"與"扁形"之分,前者是有所改變的動態人物,後者是極少改變的靜態人物。如果我是虛構小說中的一個人物,那麽,無論在現實生活中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我都是一個典型的"圓"(猿/原)形人物。

 

首先,就身體方面看,我至少有四個先天不足,即左眼弱視加閃光、頸椎第三、第四節融合、脊椎管狹窄及心肌畸形,這些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引起越來越明顯的症狀,比如頭昏腦脹、心悸氣短、眼等。多年來我都處于極度的亞健康狀態,有些病症經過診治得以修複,比如折磨了我四年的結腸炎;有的通過堅持飲食調理和勤做自己選編的體操而得到緩解,比如前列腺肥大、長期尿頻、尿不淨耳鳴、胃動力不足或消化不良、严重的腰突症、頸部不適、五十肩、颞颌關節痛、咽炎、眼疼、頭痛、失眠等等。現在只剩下兩大毛病,一是無法逆轉極難改善的的氣血兩虛之症,亦即嚴重冠心病的表現,二是已經暫時控制住的膝蓋疼痛。這些身體上的變化雖然都不是我後天的生活習慣所致,但不消說給我帶來了長期的苦痛和困擾,在不同階段、不同程度上極大地影響了我的心情和生活。就肉身而言,我這一輩子還不知道“正常”或“健康”人的感覺到底怎樣,但願能在來世有所體驗!

 

更重要的當然是性格方面的改變。具體來說,雖然我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覺得自己的渺小,但我並不因此象童年一樣而感到低人一等,尤其當我把詩歌當成個人"宗教"以來,我不再覺得自卑,而自從有了你我也不再感到自憐和孤獨。由于人生經驗的積累和心態的轉變,我不再象從前那樣悲觀,總是只注重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把所有的人或事都想得一味地壞;同時我還逐漸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敏感程度,即對許多人、事都可做到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比如別人對我的態度等等。如果說我年輕時常常有意伴豬吃老虎,現在倒是可以自然地裝糊塗。是的,我仍然還象年輕時那樣節儉成性,但近十年來在某些方面能表示出小小的慷概,比如定時捐款、做義工、注重營養保健等等。我盡管遇人遇事還是不免有些猴急,但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學習修心養性的方法,自覺性情比以前稍稍平和了些,比如在家吼叫少多了,在外和人幹仗也極少了。與青、壯年時期相比,我在性格方面最大的變化就是回歸到兒時的內向狀態。比如近幾年來我特別不願與陌生人接觸,和與自己緣份較淺的人連半句話也沒辦法多說,而與我緣份較深的除了家人以外又屈指可數,所以我成了一個深居簡出、幾乎完全沒有任何社交活動的隱士。

 

在為人處世方面,我近幾年特別注重兩大問題。一是妻曾批評過我幾次,說我在與別人交往時總是"上趕著與人套近乎",她的這個意見非常正確。我思考過很久,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我總是過高估計自己與別人的關系。這也許可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方面我本是一個內向的人,因為害怕孤獨,所以像沒伴玩的孩子一樣,總想討好別人而急于與之結好,同時也說明我因為一生太缺乏男人的友誼和女人的愛情而得了嚴重的"友愛饑渴症",所以一面對稍有緣分的人就情不自禁地要與之深交;另一方面,說明我有無端、無由的盲目自信,也有不知羞恥的自戀傾向。為了有所改進,我近幾年經常自覺不自覺地避免主動去聯系或"巴結"別人,一怕打擾別人,二怕犯"自作多情"的老毛病。第二個問題是由小兒子指出的。大約是在我媽媽2012年從溫哥華返回中國不久,有一天他說我和我媽媽一樣:開口說話三句之內一定會講到自己。他的這個觀察非常精准、對我的震動也格外大。"我"字不離口的習慣說明我太以自我為中心、的確具有明顯的、令人不恥的自戀或表現自我的傾向。正是連我自己都討厭這一習慣,我一直在有意地避免過多地談到"我"。也許你能回憶起來,在知青組的兩次聚會中,我很少講自己。當大家問及時,我簡略地講了幾句就換話題介紹陳在加拿大的情況去了。除了你,連郭、易等人都對我近二十年的人生經曆知之甚少。這也正好說明你在我余生中至關重要的心理位置,是不是?

 

究其實,所有上述改變都源于我近十年來心態的調整。換句話說,我一生中最大、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心態上的變化。這一變化包括三個主要方面的內容。一是似乎理解了一切,即人們常說的"看破紅塵"或者"看穿"了所有的人、事。比如我曾深入地思考過什麽是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或如何給"幸福"、"成功"等重大概念以界說,同時就一系列有關人生、中國人、中華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問題作了一番獨立思考,並把我所有的思考結果都用快閃博文的書面形式表達了出來,至今已撰寫並發布近400余篇。二是我基本放下了一切,即達到了類似于人們常說的"四大皆空"的狀態。比如自長子成婚後我一直心心念念地企盼他們能替我生一個孫子,為此我還做過幾次夢、也寫過有關的詩,但他們從不把我的心願當回事,久而久之我不得不放下這個最大的心願。從此事我還逐漸想開了:凡自己無法親自辦到的事求人無用,既然萬事不可強求、一切只可隨緣而定、隨遇而安了。201982日下午226分我突然可以打雙盤而坐,我興奮地立即請其為我照相留念,還通過視頻告訴我媽,她說我爸爸也是六十多歲突然有一天可以盤起雙腿來的。對修行的人來說,這是個很難得的成就,因為大多數修行者(包括以前提及的著名金菩提大師)一輩子都只能盤單腿打坐,同時在我看來,這個小成就更具某種重要的象征意義:只有當你真正放下了一切,你才能把雙腿都盤起來。至少,我和我爸都不約而同地體現了這一修行的規律。我們之間的區別只在于,他是通過虔誠地信佛、禮佛而得以放下,我則是借助思考而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智慧 。三是我開始對一切懷有感恩之心。從年少輕狂的時候開始,我一直是個愛憎分明、嫉如仇之人。但隨著我到禅堂學習並初次接觸到感恩之說、尤其是隨著我理解和放下一切,我慢慢意識到一個人所經曆的一切都自帶本身的價值和意義,正是這些價值和意義使一個人的人生獲得圓滿,所以每個人必須要為此而感恩。從那之後,我在心裏逐一仔細尋思,凡對我有恩者我都應有所感恩的表示,至少要牢牢記住別人的恩典;凡對我有怨有恨者,我都要體諒寬恕之;凡是欠的債(包括義債、人情債和愛情債)我都必須盡快還清。只有這樣,我才能心安理得、才能輕輕松松地一路繼續前行。

 

     如果說以前大半生我的心態基本都是消極的或負面的,那麽近些年我的心態已變得比較積極而正面。如前有所提及,我過去總是怨恨命運對我不公平,除了兩次受到命運的眷顧讓我和死神擦肩而過外,我認為自己一輩子幹什麽都毫無運氣,所以我從不賭博、從不買彩票、從不幹任何全靠運氣才能幹好的事,連寫詩投稿都堅持死纏爛打的做法,即無論做什麽都靠以農村包圍城市零敲牛皮糖的毛式方略。但後來我反過來看,正是命運的垂青和關照,我的一個個努力才能使我達成心願、甚至連壞事都成了好事的某種鋪墊。現在常想:這件事之所以不順或不幸,是因為它要把我引向另一件也許是更大的好事或幸事。記得在2015年小兒子生日那天,我曾對他說:我能傳給你們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一個正面的心態!

 

當然,我明白我的心態之所以能有好的轉變,是因為我不但有幸實現了初心,而且無論是在哪方面,我都獲得了一點點所有人們都努力爭取的美好事物,否則我也很難達到這樣的思想境界。盡管如此,我的所有這些變化畢竟是令人慶賀、令人欣喜的大好事情,不是么

 

 

202124星期四,雨

34-7:我的心願

 

事隔整整25年,我今天剛剛才在大學教室裏首次露面,在純是老外的師生眼前再一次談論起文學(主要是詩歌翻譯),緊張得我渾身冒汗,好在是在電腦上進行的即時視頻通訊,誰也看不到、也懶得關注這些細節。下個星期還有一次,我將在課上見到我為之選譯的兩個詩人及另一個西班牙語譯者,今天他告訴我他選譯的是我的"玉米"一詩。這次的經曆值得在此一記。

 

     看完34-6你在微信上留言說:先天不足又後天失調,超負荷高強度玩命去實現你的初心,獲得美好事務。最終勞累過度,導致不可逆轉的氣血兩虛,是的,你是成功了。也只有成功了你才看穿了,還好你的改變不遲。沒有健康一切都是浮雲。時至今日,雖然我幾乎看穿了一切、也放下了一切,但這並不表明我已完全沒有了夢想,更不意味著我連希望都失去了。事實上,我還有難以放棄的七大心願。

 

一是祈望我健在的媽媽康長壽。她自幼嘗盡貧困帶來的苦難,經過艱辛的努力才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沒有她的卓越奮鬥,我連生命都沒有,更別說能獲得一個美滿的人生了。我堅信她有超強的生命力,但願她活過一百歲,這樣的話,我可以在83歲的時候先她而去你也許會說這種想法太自私,但我的確難以承受失去母親的痛苦!

 

二是熱望與你攜手共同旅遊,流連在故鄉的小丘池水,或徜徉于祖國的名山大川,這樣既可以彌補我一生最大的遺憾之一,即未能和你終成眷屬,還可以為來世作出具體的准備或安排。我想,這個願望應該不難達成,哪怕你只拿出其它兩妻當初一半的真心和勇氣,我們都可以體驗人間最美好的愛情與心境,從而不留下今世做人一埸的遺憾。

 

三是盼望著至少有一個孫子。我已有了一個孫女,還有一個親侄孫,但還是很期待長子袁來能給我再添一個孫兒。這個希望實現的可能性雖然越來越渺茫,但我至少不會放棄这个願望。我需要有孫兒傳承我的"血脈"和姓氏。老“猿”家不能從我這無後啊!

 

四是希望幼子青兒在今秋通過最後一個考試、即拿到注冊會計師執照後盡快找到有緣人,然後盡快成婚生孩子,既立好業也成好家,一旦他達成這些,我也就了了一個心結、再不必為他這樣牽腸挂肚。他長期受過病痛的折磨,近幾年又連續兩次遭到失去女朋友的打擊,我真不忍心看著幼子再獨自吃苦!

 

五是渴望我的詩作獲得更多的留存于世的機會,比如多出詩集,多得大獎,或多進入大學課堂。盡管我深知我的詩作與英美文學史中的任何大詩人之作相比並不遜色多少,但當今真正理解並喜愛我的詩作的人實在有限,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放棄,我的奉獻不會隨著我的離世而一同永遠消逝的。

 

六是希望我的《憂中華》(暫名)系列博文(300多篇)最後會有集冊出版的機會。作為一個(華)人,我把自己一生對"(中國)人"、對"(中華)文化"等有關方面的問題的觀察與思考作了概述。文中自覺不乏獨到的見解,實乃我非常看重的奉獻。如果死前仍無正式出版的可能,我將聽從一個老外友人的建議自行將其出版,以便留給後世的"有緣人"。(為了防止在抗疫中意外中招挂掉,我多半也會照此辦法將《情箋》一書整理後出版存世。)

 

七是但願我日後能"清清爽爽"地離世。我不求長壽,明天走也好,過完83歲生日再去也行,唯請上蒼垂憐,不要讓我生不如死、久臥不起,時候一到便讓我痛痛快快地走人。我深知,如果我中风癱了或失去自理能力,我床前決不會有賢妻、孝子,家人的嫌棄和不耐將遠比病痛的折磨本身更令我難熬。不過,我已想好了,如果真有這麽一天,我就自已了斷。

 

除了上述七大心願,我不再有什麽其它夢想和期待,尤其沒有什麽真正難以實現的目標。不過,近幾十年在我做過的無數個夢中,有三種反複做的夢讓我難以忘懷。一是前二十年總夢見回國重新任職于原天津外貿學院。因屬創院元老之一,又實是我人生中第二個最得意的時期(第一個時期是當知青團支書的那幾年),我在貿院那六年與其建立了十分複雜而深厚的感情聯系,當初我不得不決定永遠與它分手,從而使我在事業上失去了我的"初戀",或許正是這種“失戀”式的痛苦才讓人在夢中都常常感到不安吧。二是近十年來常常夢見因自己仍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單身漢而𤠣急,有時甚至急醒了。我在夢裏不但沒有妻兒,連戀愛的對象都沒有,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自己太孤獨、太渴望有人愛了,還可能與年輕時找不到真正兩情相悅的女人有關。第三種夢我今生從年輕時開始迄今至少做了一百次了。在夢中,我自已能淩空懸步地隨意飄行于地面或水面之上。也許是氣血過虛所致,也許有什麽別的原因,對此反複進行的“無意識活動,我一直都不能自圓其說,只好暫且存疑啦!

 

我已經調整好一切,正如我們兒時常在紅旗下宣誓說:時刻准備著……


[全文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