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350-國人之勢利

國人很少不討厭勢利。勢利者,皆小人也。

但可惜又可悲的是,由于中華文化許許多多的糟粕因素所決定,不管是否自我承認,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程度上的勢利小人。

籠統而言,我們的社會自古迄今依然是個廣義上的大黑社會。在這個社會裏,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某種歧視;這個社會等級森嚴,大家遵從的是森林裏弱肉強食的生物競爭原則,為了生存發展我們都自覺不自覺地要依附上者、強者,習慣于對其點頭哈腰、巴結賠笑,對下者弱者則常常情不自禁地頤指氣使、不屑一顧。

這就是說,生活在人人爭做人上人的中華社會裏不勢利也難!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349-國人的藝術觀

抑或因為孔儒對六藝的強調與推崇,中華文明自古就有重的傳統。曆朝曆代、直至今日廣義上的讀書人,尤其是傳統的、或人文界的知識分子,大多講究琴、棋、書、畫各方面的才藝。

問題是,我們對藝術的態度似有兩大偏頗,即往往呈現出兩個極端情況。一是將其功利化,比如學琴是為了邀樂或考級而入讀名牌大學,練書法是為了裝潢自己的門面或獲獎,寫詩作文更是為了博取廣義上的功名等等。二是將藝術邊緣化,即把它純粹當作業余愛好。比如傳統文人、士子無論在琴棋還是在書畫方面一般都是粗通而已、點到為止,除了現代受到西方的強烈影響,國人很少是為了藝術而藝術。

不容置疑的是,要想達到藝術上的極高成就,就必須以藝術為職志,為藝術而藝術,乃至為藝術而獻身。如果人人都將其功利化或邊緣化,藝術便會墮落成庸俗而無聊的雕蟲小技。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348-國人的心智特征

 所謂心智,實乃處理信息的生物神經平台。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心智的發展及活動無疑與語言及其所負載的文化因素密切相關。

 

由漢語本身的詞彙、句法所決定,經傳統文化的不斷熏染,國人在心智方面依老猿我長期思索,發現有三大最為重要的傾向,亦即,我們 1/ 長于具體觀察,短于抽象推論;2/ 長于主觀表達,短于客觀再現;3/ 長于綜合、概說,短于分析、辯證。

 

抑或正是這三大心智特征,才在極大程度上導致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別,比如我們的科學、藝術相對落後,國民素質較差,即使在我們常常引以自豪的文、史、哲方面,我們的成就或建樹也並不比別人多而大,更談不上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