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星期一

《致初戀》- 21

 致初戀一個知青的海外生涯本是我用自创的日记式书信体所写的自传或回忆录,全书分上下两集,上集是写给初恋的,于2000新年前后一两个月之中草成;下集则是写给“初爱"的,于2020新年前后一个月内完成。尽管现在早已人事已非,但除了我父母和妻子,这两位女性毕竟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如果说前者使我自大学毕业后改变了人生路向,后者则给我充分的灵感力量以致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两大自我突破:一是抒写並发表了比我所知作者更多的情诗;二是用英文写作并发表了许多长、短篇小说及随笔。《致初戀》一书是在新冠疫情的高峰期间匆匆出版的,未曾想成了我的“种子作品”:其后出版的英文长篇小说(DETACHING《出走》,THE TUNER《调音哨》), 数十个短篇小说,包括短篇小说集FLASHBACKS《倒叙》,以及即将出版的英文三部曲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和散文集RETURN TO THE ROOT《归根集》,都是该书的英文衍生作品。现在此分期贴出,与其为了分享,不如为了存档,算是俺曾活过的见证,也算是把自个儿上传到网络空间或某个平行世界吧。 

作者:袁昌明; 出版社:温哥华太平洋诗歌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体裁:日记式书信回忆录;字数:28万;连接:

https://www.amazon.com/-/zh_TW/%E8%A2%81-%E6%98%8C%E6%98%8E-ebook/dp/B09BLSWF5C

------------------------------------------------------------------

下集致祁红

21封信

  

202111日,星期五,陰有陣雨

 

昨晚在微信中你說先到2021年等我辭舊,我讓你拽著一起跨進新年,感覺真好!夜起後再也不能入睡,我幹脆趁天亮之前發了三個宏願:一願人類世界和諧靜好,二願家人親戚平安健康,三願你我彼此豐盛快樂。至于還有其它幾個小小的願望這裏就不啰嗦了。

 

早晨聽著雨聲下床,看到你來的微信頗有意思。 你說我和前妻戀愛三個月就談婚論嫁,和現妻約會三個月就娶回了家。你真是猴急猴急的,玉器要滅你的急性子,讓你等三千年。說這話足以證明你真是最毒、最狠婦人心啊!只要你耐得住寂寞,你就去修煉吧,等你修成白骨精,我再用猴棒收拾你!

 

     說到這裏,我的嚴肅反應是,前妻的心態現在已十分蒼老,現妻的身體早就變得"枯澀",唯有預妻你的心身依然生動活潑,我實在喜歡不已!

 

     照我最近十年的習慣,每月初我都忙著投出前一天准備好的各種詩歌文檔,一連幾個小時甚至幾個半天忙著向各個英語文學刊物進行地毯式、規範化投稿,雖然這種有違行規的做法只能是廣種薄收,但因為基數較大,每月平均至少也有十二次左右的錄用率,成績還不錯吧!不知怎的,溫哥華是我成為詩作者的風水寶地。

 

知道嗎?大溫市是由十幾個衛星城鎮共同組成的,我一直住在溫哥華本埠,而毗鄰的列治文市因華人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六十,常被稱為華人城,現在遠比傳統的唐人街繁榮,也是全加公認最美、最好的中小城市。說起它是因為我一直認為,加拿大是人類世界的最後一片樂土,而溫哥華不但是全球著名的最宜居城市之一,也是我們華人的地上天堂。

 

我知道澳大利亞也是個優美的國度,尤其是悉尼也是人類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你居住的墨爾本也格外吸引人,但總覺得澳洲人遠不如加拿大人友好、和平,對非白人、非西方文化的容忍度較差,近幾年來其政府與媒體似乎特別反華、排華。瞧瞧溫哥華,我在這裏已住了28年,前幾年還寫了一篇博文,文中我將其概稱為"五福之地"。

 

     那五福呢?首先是口福。據統計,溫哥華的餐館在全北美的密度或比例名列第一,其風格、價位、食材、服務無不屬首屈一指,無怪乎許多外地人經常專程來此大快朵頤。1990年代初,記得有一家叫美食軒的連鎖店,每逢節假日都有許多美國人驅車跨境來排長龍等著進餐,尤其是位于本那比市的那家,更是門前若市。我對其價廉味美的碗仔魚翅湯至今難以忘懷。只是苦了身處競爭白熱化第一線的餐館業主們,由于行業內鬥激烈,許多好餐館三、五年之內都得關門大吉。那家美食軒據說就是同行使壞被搞垮的。此外,因溫哥華是港口城市,各國特有、各具民族風味的幹鮮食材都應有盡有。無論自做或外食,都可隨時就近大飽口福。

 

     其次可謂之眼福。溫哥華風景優美,世上少有。春有櫻花燦爛,夏有百芳爭豔,秋有七色樹葉,冬有銀裝素裹,上有藍天白雲,近有群山起伏,遠有海天一色,各種建築,各色庭院,各樣街景讓人目不勝收,流連忘返。無論黑白黃紅人種,舉目可見一個個美女帥哥招搖過市。尤其是每有華人選美比賽,常有本埠少女入圍奪冠。是的,就外表直觀而言,溫哥華養眼的自然人、物實在不少,舉世罕見。

 

     三為福。一年四季,夏天不熱,冬天不冷,春秋涼爽,蚊虰鮮見。出門遠足不擔心毒蛇猛獸,居家過日老爹也不敢動手打兒子。就人之觸覺而言,溫哥華讓我們感到難忍難耐的自然物的確很少。就人文環境來看,我們更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話可以隨便亂說 —— 在網上用中文唾棄謾罵他人也無妨;腳可以四處遊走 —— 公園草地一無禁足招牌,多元文化給人選良多。人權更有一大堆,只要守法,誰也不敢動老子一根毫毛。雖然在歐美其他地方也可享有同樣多的人身自由(在美國還是要擔心警察無端動粗開火),但它們不能提供如此優勝多多的宜人氣候和多元文化。

     

     四可謂福。作為一個世上公認的人類最宜居之地,溫哥華吸引了衆多的富人移民,其比例無疑是加拿大最高的城市,也許是全球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既然有錢人最多,賺大錢的機會相對也不少。只要有一定的原始積累,只要能付得起首付,一生只須買對一個房子,坐在屋裏等幾年都會搖身一變成為百萬富翁。比如20多年前有一個工友,整天苦哈哈地和我一樣賣苦力,可他也千方百計湊足首付在東區買了一幢又小又舊的破房子,因為打理得當,現在其身價也在百萬以上。近日甚至有人預測,按千禧年後頭十年房市的趨勢,再過十年,如今100萬的房産將升至700萬。此話當然不能當真,但拿最低工薪的窮打工仔變富翁,在溫哥華其實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難。很顯然,在別的歐美城市是極少有這樣的福的。

 

     五為福。在溫哥華,信基督耶稣是神的,各種教堂比比皆是;奉釋加牟尼為佛的,大小廟宇遠近都有;印度教,錫克教,伊斯蘭教等各種教派教支在本地都不乏敬奉場所;禅修,瑜伽及其它五花八門的靈修中心近幾年也像雨後春筍,不少人趨之若鹜,許多大師或神棍因此還賺了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銀。出于好奇,也是為了尋找精神寄托,我也去過不少靈修之地,也曾拜佛敬神,雖然最終還是選擇道法自然,隨緣隱修,但深深認識到住在溫哥華,無論是居家還是出外,只要善于自控心境,總是不乏福的。

 

     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天,我故意講到溫哥華的"五福",當然不是為了炫耀或邀寵,而是讓你我多沾點兒新年的福氣。你那已是元月二號了,我想讓你停留在元旦的幸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