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星期二

《致初戀》- 23

 致初戀一個知青的海外生涯本是我用自创的日记式书信体所写的自传或回忆录,全书分上下两集,上集是写给初恋的,于2000新年前后一两个月之中草成;下集则是写给“初爱"的,于2020新年前后一个月内完成。尽管现在早已人事已非,但除了我父母和妻子,这两位女性毕竟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如果说前者使我自大学毕业后改变了人生路向,后者则给我充分的灵感力量以致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两大自我突破:一是抒写並发表了比我所知作者更多的情诗;二是用英文写作并发表了许多长、短篇小说及随笔。《致初戀》一书是在新冠疫情的高峰期间匆匆出版的,未曾想成了我的“种子作品”:其后出版的英文长篇小说(DETACHING《出走》,THE TUNER《调音哨》), 数十个短篇小说,包括短篇小说集FLASHBACKS《倒叙》,以及即将出版的英文三部曲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和散文集RETURN TO THE ROOT《归根集》,都是该书的英文衍生作品。现在此分期贴出,与其为了分享,不如为了存档,算是俺曾活过的见证,也算是把自个儿上传到网络空间或某个平行世界吧。 

作者:袁昌明; 出版社:温哥华太平洋诗歌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体裁:日记式书信回忆录;字数:28万;连接:

https://www.amazon.com/-/zh_TW/%E8%A2%81-%E6%98%8C%E6%98%8E-ebook/dp/B09BLSWF5C

------------------------------------------------------------------

下集致祁红

23封信


202114星期一,雨,雨

 

昨夜來訊說:和同事吃完飯才回到家,睡了嗎? 一會要去養老院看家婆。匆忙看了下,這支無形的校音器不收回了,你要保管好,它是我們來世的信物,你還有什麽怕的呢? 你說的沒錯,我是說了太多的,那是我怕,怕陷入太深不能自拔,怕我們的行為影響到雙方家庭。今生給你1%99%讓它藏在心靈深處吧!

 

今晨睜眼又看到你的留言說:便血如鮮紅有可能是痔瘡(內痣),如深紅就可能是胃、腸出血,好好檢查下,不會有大礙的。你說尤其是你不但有一個漂亮的外表,還有一個有趣的靈魂讓我十分向往、懷念。我對自己的外表從來不自信,那是在你的眼中吧,給我用了一個有趣的靈魂讓我很好奇,能解釋一下嗎? 其實我是個非常簡單的人,我做不到像下棋一樣每走一步能想到後三步或五步。簡單到只能說,你從沒跟我說過,我對你說過太多的。真的對不起,請你原諒!

 

昨夜一直沒等到你的微信,猜想你一定有事纏著就先睡了。今晨才看到以上兩則微信信息,我先將其轉錄到此隨後即刪。反複看了幾遍,欣慰之余,我可以把"不收回這只無形的校音器"這句話當作是你對我永遠有効的承諾嗎?

 

其實你也太多慮了,我們遠隔著太平洋,近半個世紀以來才在同學聚會上匆匆首次重逢,而余生見面的機會也屈指可數,現在生活在兩個互相隔絕的世界,沒有任何金錢、物質、肉體方面的交流,僅僅只是語言上的勾連,怎麽會有 行為影響到各自的家庭呢?何況你還披掛著所有世俗傳統的盔甲而讓人水潑不進!

 

正因為我深知你不象我這樣具有比較倔強(抑或無恥的)的浪漫情懷及獨立的自由意志,所以已經設身處地地為你著想把我們的婚姻生活推延到來世,否則,依我的欲望,我今世就想你"物"歸"袁"主,而不會幹巴巴地等到來生再和你結為夫妻,也不會象現在這樣實施自我調控,仿佛只有細水才能長流,更不會想你想得靈魂出竅時也避免主動打攪你,連在進行文字交流時也盡可能地遵從你的"言禁"!再說以你本分的性格,陷得再深你也能自撥,而且如果你真的想"爬"出去,我再不情願也會忍痛把你推上去的。

 

至于為什麽說你有一個有趣的靈魂,是因為我一直覺得如果說前妻曾是我的初戀加友人,現妻是性伴加親人,你則是情人加"靈侶"。你不但有較好的幽默感,性情也更隨和、直爽、大方而開朗,尤其比較善解人意、挺會逗笑,和你說話可以讓人感到自在、輕松和惬意。記得在知青組我就特別喜歡和你狡辯鬥嘴,實際上是變相地和你打情賣俏呢。最近我幾次向你說起"和你在一起我感到年輕了許多,"意思也是說你不但是我眼中的西施,還有一種能讓我感到率性愉悅的特質。

 

如果你是我現妻,二十年前在我遭受巨大財産損失和經曆嚴重心理打擊時,相信你一定會幫我更快更好地從低谷中走出來的。可當時我一方面覺得生不如死、度日如年,一方面還必須在得不到任何人幫助和關懷的困境裏努力活下去、並盡快地重新開始。

 

不錯,科技泡沫使我在股市上血本無歸,家産雖未完全歸零,畢竟一下子又把我從中産階層打回到貧困的原形。我沒太多的時間考慮,唯一馬上能做的就是輕車熟路地開源節流。為擴大生源,我連續打小廣告,不斷擴大補習範圍,以前我主要只教托福,而且僅限于文法,但從那以後我還教聽力、作文、閱讀,逐漸又開始教各種、各級水平的英語,低至小學生高至博士研究生,尤其是英文十年級和十二年級的省考(後者相當于國內語文高考),SATLPI(我省大學及職業英語作文考試),大學學術寫作等等,還替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修改、甚至撰寫學期論文,所涉科目或專業有十個以上。同時所教的對象也來者不拒,之前的學生基本上全是台灣學生,他們的家庭大多是富裕的新投資移民,對老師相對比較尊重,學生和我一般也較投緣;但隨著大陸的華人投資類新移民日趨增多,我也開始嘗試著和他們打交道。盡管國內來、能請得起補習老師的家長大多有錢非常任性、缺乏教養、把老師當下人看待,而學生也大多急功近利與我很不投緣,為了多掙幾兩銀子我不得不忍氣吞聲,哪怕能多給一個學生多上一節課我都努力為之。教學形式也更加靈活多樣,到學生家可以一對一地進行個別輔導,也可同時給一個小班上課,多遠的距離也不在話下;當然,我還在約定時間在自已家等學生上門,此外還根據具體的境況通過電話、電郵、電傳等遠距離方式為學生改、寫論文。平均每天我至少上八個小時課,開兩小時/250公裏左右的車程,最忙時一天與大幾十的學生見面,最多時每周給十個以上的小班上課。因為常有家長在場監工,上課期間我從不敢去廁所,而午餐、晚飯大多在高速公路上開著車趕場時往嘴裏扒,晚上十點多回家時常常累得想吐。記得9/11美國紐約遇到恐怖分子襲擊那天,我從機場將妻的閨蜜接到家,連看新聞的時間都沒有,又匆匆出車上課去了。

 

因為在溫哥華的富人多,補習老師和中心也多如牛毛,競爭一直非常激烈,効果好、口碑好的收入都很不錯。本地世界名牌大學UBC有一個教授也辭去教職獨立做家教,這樣既能盡享自由,收入也頗豐。從業人員當中自然不乏有真才實學的,但也有騙子和濫竽充數之輩。比如有人冒充博士,為證明自己的績効收買別人的考試結果(我就有一個學生的高分成績單曾被別的家教高價收購),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大家都使出渾身解數。我是貨真價實的博士、教學効果突出,口碑與收費標准都還不錯。但因屬個人小作坊,規模一直不大。全大溫地區當時業內比我成功的人大概只有兩三個,但他們都有我不具備的競爭優勢。比如有一個冒充博士的上海人,雖然他本人的輔導能力並不突出,卻因其同居女友的溝通能力超強、與學生及家長的親和力超好,她總能源源不斷為他招來新的優質學生。有一個則是靠台灣朋友投資以規模取勝的,另一個則靠丈夫、孩子招徕學生,只有我完全靠自己的一雙手打拼,二十多年來妻只拉來過一個學生,大兒子成績這麽優異卻社交能力極差,自始至終都沒能給我介紹過半個學生。

 

我在日夜奔波忙于教學工作的同時,盡可能地提高投資房的租金。可惜因地段較差,房屋小、格間多,所招的房客大多是吃政府救濟的"白人人渣",其中大多不是老者病人,就是醉鬼毒販。七個單元的房客擠在一起總是矛盾重重,時不時地還大打出手;對屋內電器家俱毫不愛惜。今天這個壞了必須馬上修,明天那個沒法修要換新的。我常常得抽時間去處理,遇到緊急情況還得中途停課趕過去。曾有一個租客一個晚上在房前屋後向49個人賣大麻,我不得不報警驅逐他。另有一個黑人總是拖欠房租,氣得我最後大發雷霆、生生地把他吼出了門。

 

好,今天就此擱筆,想先發給你希望和你在私下聚聚。今後咱們不妨在微信上進行即時文字交流時隨意"扯閑篇",把所有的"正經話"留在日記信裏用心去寫吧。


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

《致初戀》- 22

 致初戀一個知青的海外生涯本是我用自创的日记式书信体所写的自传或回忆录,全书分上下两集,上集是写给初恋的,于2000新年前后一两个月之中草成;下集则是写给“初爱"的,于2020新年前后一个月内完成。尽管现在早已人事已非,但除了我父母和妻子,这两位女性毕竟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如果说前者使我自大学毕业后改变了人生路向,后者则给我充分的灵感力量以致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两大自我突破:一是抒写並发表了比我所知作者更多的情诗;二是用英文写作并发表了许多长、短篇小说及随笔。《致初戀》一书是在新冠疫情的高峰期间匆匆出版的,未曾想成了我的“种子作品”:其后出版的英文长篇小说(DETACHING《出走》,THE TUNER《调音哨》), 数十个短篇小说,包括短篇小说集FLASHBACKS《倒叙》,以及即将出版的英文三部曲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和散文集RETURN TO THE ROOT《归根集》,都是该书的英文衍生作品。现在此分期贴出,与其为了分享,不如为了存档,算是俺曾活过的见证,也算是把自个儿上传到网络空间或某个平行世界吧。 

作者:袁昌明; 出版社:温哥华太平洋诗歌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体裁:日记式书信回忆录;字数:28万;连接:

https://www.amazon.com/-/zh_TW/%E8%A2%81-%E6%98%8C%E6%98%8E-ebook/dp/B09BLSWF5C

------------------------------------------------------------------

下集致祁红

22封信

  

202112星期六,整天有雨

 

     先把我和你昨晚10點到10點半的一段微信對話節錄收存如下:

我說:今天想到一個好主意,確保咱來世永永遠遠在一起,怕你張口就拒絕。

你說:啥好主意?

聽起來很沈重,但絕非一時的心血來潮:我肯定先走很多年,非常非常想留點骨灰和你的要麽一起埋在某處,比如馬峪河山上,要麽量大點再合起來燒成鑽石……。 你先別忙著說"不"行嗎?好好想想,一切有關的細節問題都可以解決……。過幾天再討論吧。你不知道我是多麽需要你這個靈魂伴侶!

的確很沈重,一時半會還沒反應過來。

理解。但的確可行又極富(我的)詩情(你的)畫意。可以不讓各自的現世夫妻知道,那怕只是小小的一部分……。你能由此體察到我對你的感情是非常真誠而又深的麽?這個話題今天先暫停。我不會逼你的,請玉器大人明鑒。

說真的我有點懵了,真心感受到了你對我的一片真誠,但我又不能這樣做,似乎對你老婆不公平。

今後再詳談吧。所有的問題要相信我都能找到好辦法為你、為我自已解決的!記住今天,我還在過元旦節呢。

好吧,這個事暫不談了,祝你新年快樂!

謝謝有你,我的余生充滿了期待與陽光!

 

段對話的確有些重,但抗疫期間每天都充滿死亡信息,身處最危險的時境,我的這些考慮和願望並非真的唐突是嗎?英國最著名的浪漫詩人濟慈曾在其名篇"夜莺頌"中表示,人在極度喜悅的時候都有可能想到死,大概是為了把幸福的感覺永恒化吧。

 

我常想,世上每個男人在心中最幽深的地方可能都隱藏著一個女人,比如他的初戀情人、單戀或暗戀的對象,在重複乏味的日常生活中,她被金屋藏嬌,仿佛早已化入男人的潛意識裏,一旦遇到特殊時期,她便可能成為他應對人生挑戰的精神支柱,甚至是他堅守人生陣地的最後一道屏障。就我自己而言,你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概因為對你的思念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安撫功能的心靈按摩。

 

我曾在微信中簡略提到過第一次見到你的情景,在此我想更詳細地回顧一下。那還是我們上高中的時期,你我正處十五、六歲情窦初開的年代,有一次全校師生在大禮堂開會,你們班和我們班坐在同一區間的硬土地上,而你正好就坐在我的前排。無意中我看了你一眼,不覺心中一動,覺得你是全校唯一一個對我有吸引力的女生,雖然那時男女生之間的界線楚漢分明、絕無任何交流,你的清純美貌和女性氣質卻給我留下了特別的印象,可以說對你我是一見傾心或情有獨鍾吧。

 

     盡管對你欣賞有加,我從來也沒去、也不敢去打聽你姓啥名誰,除了注意到你是學校排球隊的,對你所有其它的一切都毫無所知,久而久之,我幾乎把你淡忘了。畢業後我到武漢玩了幾天,回來沒趕上知靑離城的送行活動。匆忙間我自己做主不隨我母親的工作單位即"黨群戰線"紮根農村,而是選擇隨我父親的單位"文教衛戰線"到長江岸邊風景更好的林場插隊落戶。初到男生組,聽說你們女生組傍晚常有當地男人扒窗戶偷窺你們,我隨幾個男生到你處替你們"站崗",一眼看到你居然也和我在同一個地方插隊下鄉,我簡直是喜出望外,覺得和你有某種緣份,和同去的潘姓同學說笑時,我一語雙關故意對他說:我這人就是喜歡"起哄"!

 

不久男女生合組集中住在一起,我感到非常高興。在帶隊幹部賀伯的支持下,我因表現突出而當上了團支部書記,後又成為全縣的"先進知青",以致76年㡳被招生人員搶著招進了上海交大。你一定想不到,當知青的那幾年,實際上是我一生中少有的最得意的時期之一。我之所以吃得大苦、幹得出色,很大程度上是想當著你的面混出個模樣,即在你面前存有表現自己的心思。盡管同隊有許多女生,有的對我也很不錯,但我內心只喜歡你一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當時男生都學起了吹笛子、拉二胡,經常和女生排練演出,不知為什麽你給我特別送了個校音器,我非常敏感,以為你對我一定也有好感,所以我一直把它當成一種信物而特別珍惜它。不過,下鄉期間我自始自終都壓抑著自己對你的喜愛之情,表面上看起來還在有意無意間疏遠你,心中也暗自打定主意暫不追求你,趁自己還年輕專心奔前程。後來,不知道什麽時候、什麽原因你竟然向我要回了校音器,我感到怅然至極,甚至有點兒痛楚和生氣,以為你已"變心"或者有了新的好感對象,因此我的自尊心受到較大傷害,無奈之下打消了向你表白的念頭,再也沒有追你回頭的勇氣和意願。

 

盡管如此,我在以後的幾十年的歲月中從來沒有忘記你,也沒有向任何別人表露過我對你有過一見鍾情的經曆,更別說我對你懷有從未放棄過的思戀之情,記憶中只是輕描淡寫地曾向我母親、謝明及妻三人說到過有你這麽一個女隊友。尤其每當遇到感情問題和感到內心特別孤獨又夜深人靜之際,我如流行歌中所唱"偶爾也會想起你。"回想到你不但有一個好看的外表,還有一個有趣的靈魂,我常常感到十分向往、懷念,而共同吃過苦的知青經曆使我堅信,如果你我在一起生活肯定會心心相印、風雨同舟的。早年曾打聽過你的去向,錯以為你在宜昌電視台工作,後來聽說你已調到珠海,直至去年上半年,你班在京的李姓同學在和我視頻聊天時先提到你,我向他要了幾次你的聯系方式未果。過了不久,韋姓同學告訴我知青組建有微信群,為了找到你我一反常態破例主動入了群,這才最終與你聯系上。至于我為什麽急著找到你,我先在此賣個小關子。

 

理由未說明,但結果已顯現。你不但在無意中"啓動"我開始續寫《情箋》,還給我靈感寫出了新作品。自用英語寫詩以來,我的作品涉及到各種題材、也采用過各種風格和形式,但一直有兩大死角:一是不善寫敘事詩,二是寫不出愛情詩。這說明我一直缺乏深刻的情感體驗,沒有愛我自然寫不出情詩。

 

好在與你重逢一年來,到今天為止我一共因你、為你寫了十二首英文詩、七首中文詩,其中四首已正式發表,還有幾首我自覺比較滿意,遲早一定也會面世的。我相信今後還會因你、為你陸續寫出、更令人满意的情詩。下面一首是今天剛剛起草的,其靈感來自我們昨晚的微信交流,現在我初步將它譯成中文如下,見笑啦:

 

思戀

 

我對你有99%的想

你對我只有1

加在一起

我們便有了袁滿的關系

 

雖然,可惜的是

這種100%的完美

並無人人向往的

理想比例

 

 

202113日星期日,晨雨午晴

 

昨晚睡前我們在微信中所進行的如下這段對話,不日我很可能會根據它寫成一首飽含幽默或反諷的詩:

你問:為啥那時沒向我表白?

我答:有色/賊心,沒色/賊膽呗。

現在有賊膽啦?

賊心未死,賊膽如天……

可惜有賊心有賊膽,人沒了!

人還在,賊已老得沒力啦?

做賊都沒力氣,還好意思說?!

 

     我深知,只有同等程度的兩情相悅、彼此互愛才最令人感到圓滿幸福、也最值得雙方珍惜與世人的豔羨。無奈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理想的情感狀態對絕大多數有情人來說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就我的人生經曆來看,恐怕今生今世都只是一種奢望或夢想了。作為預妻,你也許把你所有的真情和愛心都會留給來世的我 —— 也但願如此,可只給今生的我百分之一,讓我想起來都覺得自己可笑可悲又可憐,不過,我還是慶幸有勝于無。

 

今晨起來沒看到你的微信信息,節後妻第一天去上班,六點半就離開了家。小兒子象往常一樣睡懶覺,幾天來他第一次發現便中帶血,明天約定電話就診,但願不是什麽大問題。現在屋子裏靜悄悄的,我透過朦朦細雨遙想你已上床就寢,突然覺得一陣害怕。

 

是的,我近來感到越來越怕你。怕你的那百分之一會不增反減,怕你象可可托海的養蜂女那樣有朝一日會"不辭而別還斷絕了所有的消息",怕你說來生再愛我不過是敷衍之詞或玩笑話,怕你真的狠心讓我永遠幹等下去,怕你很快就厭煩了我,怕你覺得我像祥林嫂似的的喋喋不休,怕你對我的故事並不是真的感興趣,怕你說這也不許、那也不行,怕你對我事事保留保密、處處設防,怕你說話不算數,怕你嫌我老了變得醜陋難看,怕你張口就拒絕、隨時不理我,怕你生氣、不高興,怕你內心笑話我、可憐我,怕你突然發脾氣,怕你一轉身"翻臉不認人",怕你又"變心"、或又一次要回送給我的"校音器"……,尤其是當下怕你不但不小心呵護我的詩興及寫作欲望,反倒可能會將我的靈感一一都扼殺于萌芽狀態。

 

你知不知道,據現代心理學和能量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怕或者恐懼是最負面的人類情緒,從而對人體的身心健康也最具傷害性?你能、你願意幫我消除這些恐懼嗎?宅家也好,上班也罷,抗疫期間我連死都不怕,但忍不住真的怕你。

 

今晚你會先來微信嗎?我等著給你把這封信傳給你,也等著你想法幫我驅除消解這些害怕。


2025年9月1日星期一

《致初戀》- 21

 致初戀一個知青的海外生涯本是我用自创的日记式书信体所写的自传或回忆录,全书分上下两集,上集是写给初恋的,于2000新年前后一两个月之中草成;下集则是写给“初爱"的,于2020新年前后一个月内完成。尽管现在早已人事已非,但除了我父母和妻子,这两位女性毕竟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如果说前者使我自大学毕业后改变了人生路向,后者则给我充分的灵感力量以致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两大自我突破:一是抒写並发表了比我所知作者更多的情诗;二是用英文写作并发表了许多长、短篇小说及随笔。《致初戀》一书是在新冠疫情的高峰期间匆匆出版的,未曾想成了我的“种子作品”:其后出版的英文长篇小说(DETACHING《出走》,THE TUNER《调音哨》), 数十个短篇小说,包括短篇小说集FLASHBACKS《倒叙》,以及即将出版的英文三部曲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和散文集RETURN TO THE ROOT《归根集》,都是该书的英文衍生作品。现在此分期贴出,与其为了分享,不如为了存档,算是俺曾活过的见证,也算是把自个儿上传到网络空间或某个平行世界吧。 

作者:袁昌明; 出版社:温哥华太平洋诗歌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体裁:日记式书信回忆录;字数:28万;连接:

https://www.amazon.com/-/zh_TW/%E8%A2%81-%E6%98%8C%E6%98%8E-ebook/dp/B09BLSWF5C

------------------------------------------------------------------

下集致祁红

21封信

  

202111日,星期五,陰有陣雨

 

昨晚在微信中你說先到2021年等我辭舊,我讓你拽著一起跨進新年,感覺真好!夜起後再也不能入睡,我幹脆趁天亮之前發了三個宏願:一願人類世界和諧靜好,二願家人親戚平安健康,三願你我彼此豐盛快樂。至于還有其它幾個小小的願望這裏就不啰嗦了。

 

早晨聽著雨聲下床,看到你來的微信頗有意思。 你說我和前妻戀愛三個月就談婚論嫁,和現妻約會三個月就娶回了家。你真是猴急猴急的,玉器要滅你的急性子,讓你等三千年。說這話足以證明你真是最毒、最狠婦人心啊!只要你耐得住寂寞,你就去修煉吧,等你修成白骨精,我再用猴棒收拾你!

 

     說到這裏,我的嚴肅反應是,前妻的心態現在已十分蒼老,現妻的身體早就變得"枯澀",唯有預妻你的心身依然生動活潑,我實在喜歡不已!

 

     照我最近十年的習慣,每月初我都忙著投出前一天准備好的各種詩歌文檔,一連幾個小時甚至幾個半天忙著向各個英語文學刊物進行地毯式、規範化投稿,雖然這種有違行規的做法只能是廣種薄收,但因為基數較大,每月平均至少也有十二次左右的錄用率,成績還不錯吧!不知怎的,溫哥華是我成為詩作者的風水寶地。

 

知道嗎?大溫市是由十幾個衛星城鎮共同組成的,我一直住在溫哥華本埠,而毗鄰的列治文市因華人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六十,常被稱為華人城,現在遠比傳統的唐人街繁榮,也是全加公認最美、最好的中小城市。說起它是因為我一直認為,加拿大是人類世界的最後一片樂土,而溫哥華不但是全球著名的最宜居城市之一,也是我們華人的地上天堂。

 

我知道澳大利亞也是個優美的國度,尤其是悉尼也是人類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你居住的墨爾本也格外吸引人,但總覺得澳洲人遠不如加拿大人友好、和平,對非白人、非西方文化的容忍度較差,近幾年來其政府與媒體似乎特別反華、排華。瞧瞧溫哥華,我在這裏已住了28年,前幾年還寫了一篇博文,文中我將其概稱為"五福之地"。

 

     那五福呢?首先是口福。據統計,溫哥華的餐館在全北美的密度或比例名列第一,其風格、價位、食材、服務無不屬首屈一指,無怪乎許多外地人經常專程來此大快朵頤。1990年代初,記得有一家叫美食軒的連鎖店,每逢節假日都有許多美國人驅車跨境來排長龍等著進餐,尤其是位于本那比市的那家,更是門前若市。我對其價廉味美的碗仔魚翅湯至今難以忘懷。只是苦了身處競爭白熱化第一線的餐館業主們,由于行業內鬥激烈,許多好餐館三、五年之內都得關門大吉。那家美食軒據說就是同行使壞被搞垮的。此外,因溫哥華是港口城市,各國特有、各具民族風味的幹鮮食材都應有盡有。無論自做或外食,都可隨時就近大飽口福。

 

     其次可謂之眼福。溫哥華風景優美,世上少有。春有櫻花燦爛,夏有百芳爭豔,秋有七色樹葉,冬有銀裝素裹,上有藍天白雲,近有群山起伏,遠有海天一色,各種建築,各色庭院,各樣街景讓人目不勝收,流連忘返。無論黑白黃紅人種,舉目可見一個個美女帥哥招搖過市。尤其是每有華人選美比賽,常有本埠少女入圍奪冠。是的,就外表直觀而言,溫哥華養眼的自然人、物實在不少,舉世罕見。

 

     三為福。一年四季,夏天不熱,冬天不冷,春秋涼爽,蚊虰鮮見。出門遠足不擔心毒蛇猛獸,居家過日老爹也不敢動手打兒子。就人之觸覺而言,溫哥華讓我們感到難忍難耐的自然物的確很少。就人文環境來看,我們更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話可以隨便亂說 —— 在網上用中文唾棄謾罵他人也無妨;腳可以四處遊走 —— 公園草地一無禁足招牌,多元文化給人選良多。人權更有一大堆,只要守法,誰也不敢動老子一根毫毛。雖然在歐美其他地方也可享有同樣多的人身自由(在美國還是要擔心警察無端動粗開火),但它們不能提供如此優勝多多的宜人氣候和多元文化。

     

     四可謂福。作為一個世上公認的人類最宜居之地,溫哥華吸引了衆多的富人移民,其比例無疑是加拿大最高的城市,也許是全球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既然有錢人最多,賺大錢的機會相對也不少。只要有一定的原始積累,只要能付得起首付,一生只須買對一個房子,坐在屋裏等幾年都會搖身一變成為百萬富翁。比如20多年前有一個工友,整天苦哈哈地和我一樣賣苦力,可他也千方百計湊足首付在東區買了一幢又小又舊的破房子,因為打理得當,現在其身價也在百萬以上。近日甚至有人預測,按千禧年後頭十年房市的趨勢,再過十年,如今100萬的房産將升至700萬。此話當然不能當真,但拿最低工薪的窮打工仔變富翁,在溫哥華其實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難。很顯然,在別的歐美城市是極少有這樣的福的。

 

     五為福。在溫哥華,信基督耶稣是神的,各種教堂比比皆是;奉釋加牟尼為佛的,大小廟宇遠近都有;印度教,錫克教,伊斯蘭教等各種教派教支在本地都不乏敬奉場所;禅修,瑜伽及其它五花八門的靈修中心近幾年也像雨後春筍,不少人趨之若鹜,許多大師或神棍因此還賺了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銀。出于好奇,也是為了尋找精神寄托,我也去過不少靈修之地,也曾拜佛敬神,雖然最終還是選擇道法自然,隨緣隱修,但深深認識到住在溫哥華,無論是居家還是出外,只要善于自控心境,總是不乏福的。

 

     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天,我故意講到溫哥華的"五福",當然不是為了炫耀或邀寵,而是讓你我多沾點兒新年的福氣。你那已是元月二號了,我想讓你停留在元旦的幸裏!